就當蒙虎率領三百余名騎兵前后覆滅一支秦軍戰車隊與一支五百人的步卒時,華虎亦未閑著,他在第一晚對五萬秦軍的駐營發動了以騷擾為主的夜襲。
不得不說,騎兵是很適合夜襲敵軍的兵種,只要趁敵軍不備時攻下營門,一擁而入,敵人的營寨基本上會被騎兵掀翻。
然而華虎麾下的那三百余名騎兵,乃是剛剛從步卒轉型為騎兵的魏武卒,他有什么把握完成這樣搞難度的夜襲戰術呢?
當副將蔡成問起這個問題時,華虎詳細地做出了解釋:“我麾下的士卒雖然在騎兵方面算是新兵不假,但終歸是魏武卒出身,不可將他們視為一般的新卒。再者,我觀秦軍并未建營,晚上只有些許巡邏的士卒,似這般,未必不能被我軍偷襲得手。”
蔡成仔細想了想,覺得華虎所說的頗有道理。
無論是前一陣子奪取滎陽、宅陽、鄭城、暘城,亦或是眼下攻打憚狐城,秦軍都采取了“速攻”的戰術,并未建造營寨,至于原因,顯然是因為秦軍沒有這個時間——身背后就是蒙仲所率追擊他們的魏軍主力,白起哪有這個空閑按部就班地建造營寨?
一旦被魏軍逮住,他五萬秦軍再想脫身就難了!
正因為如此,華虎嘗試對五萬秦軍發動了夜襲,在蒙虎覆滅戰車隊的那一晚上,華虎率領三百余騎兵趁著夜色殺入了秦軍的駐地——說是駐地,但實則就是五萬秦軍士卒圍著一堆堆篝火入睡的地點而已,既無營寨,也無鹿角、拒馬等防御設施,最多就是有一隊隊巡邏的衛士。
但那些負責巡邏的衛士,哪有騎兵的機動力強?縱使那些巡邏衛士發現了這支魏軍騎兵,在夜間敲響了代表警訊的銅鉦,華虎與他麾下的三百余騎兵,亦有足夠的時間能在那些秦卒尚未完全清醒前,在駐地內狠狠搗亂一番,然后在成千上萬秦卒那咬牙切齒的目光下揚長而去。
不過考慮到是初次夜襲,且對象還是有整整五萬之眾的秦軍,華虎的這次夜襲,與其說是為了給秦軍制造麻煩,還不是說是在練兵,磨礪麾下魏卒的膽量,以及他們彼此的契合與默契。
總而言之跟蒙虎那邊差不多,也是一場教學戰。
次日清晨,即蒙虎那隊騎兵出發搜尋那支五百人的秦軍步卒時,秦將季泓將昨晚遭到另外一支魏軍騎兵夜襲的事告訴了白起,同時也告訴了后者具體的傷亡情況。
傷亡人數不多,充其量就只有五百人左右罷了,且其中有約三成還是因為彼此間誤傷所致,這個數目對于一支有五萬人的秦軍而言,簡直不值一提。
但是白起的面色卻頗為凝重。
他皺著眉頭問季泓道:“這么說,魏軍的騎兵其實有兩支?”
“是的。”季泓點點頭說道:“不過人數都不多,都只有三百余人的樣子。”
“知道這兩支魏軍騎兵的將領是何人么?”
“不清楚。”
“……”白起再次皺了皺眉。
在帶兵打仗方面,他很信奉「知己知彼、百戰不怠」這句兵家名言,當日之所以能夠擊破魏國名將公孫喜的大軍,也正是因為白起事先調查清楚了自己的對手,隨后通過對魏軍、對韓軍的觀察,洞悉到了這兩國聯軍其實貌合神離,繼而他這才施行夜襲的計劃。
然而這場仗打到現如今,他忽然發現自己對魏軍越來越不了解。
首先,一個姓蒙的魏軍師帥取代公孫喜指揮著殘存的魏軍,此人的戰術能力絲毫不在他之下,率領殘存的魏軍對他秦軍四面封堵,以至于他麾下這支曾在前一陣子,于一夜之間擊破魏韓二十余萬聯軍的得勝之師,竟然被那支吃過敗仗的魏軍窮追猛打,狼狽地仿佛喪家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