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一場誤會。”
屈原亦不隱瞞,將蒙仲帶兵悄然侵入楚境誘拐楚民,使得他對方城心存警惕故而前來探查一事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聽得在場眾人皆忍俊不禁。
想想也是,堂堂方城令,收斂軍隊旗幟偷偷摸摸到楚國,用田利誘拐楚民,鬼鬼祟祟好似賊人一般,這豈不是好笑?
不過待聽到屈原二度被楚國流放時,在場眾人還是感到唏噓不已。
尤其是公仲侈。
不得不說,公仲侈與屈原非常相似,兩者皆有著作為一國國相的才能,區別僅在于公仲侈不肯為韓王咎所用,而屈原想要為國出力卻不被楚王熊橫所用,以至于二人明明是身具才華的賢士,可如今一個是白身,一個是戴罪之身,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此時,蒙遂在旁插嘴道:“諸位,在下已命軍卒準備好酒菜,不如我等邊喝邊聊?阿仲。”
蒙仲點點頭,當即吩咐軍卒送上酒菜。
待酒菜上齊,蒙仲、蒙遂、屈原、暴鳶、公仲侈、韓驍六人對坐于堂內,一邊飲酒一邊繼續著之前的話題。
一開始的話題,還顯得比較輕松,主要還是針對屈原被楚國流放這件事。
公仲侈對韓王咎有諸般不滿,且楚王熊橫也絕非什么明君,因此他從一開始就站在屈原這邊,罵熊橫昏庸,雙目不能辨認明珠,致使忠良遭到流放,屈原雖然臉上平靜,但心中怕是也挺痛快的。
隨后,暴鳶就開始趁機挖人:“屈大夫屈事昏君,卻遭流放,與其流放江南,不如投奔我韓國,我韓國定將屈大夫奉為上賓。”
一聽這話,蒙仲就不樂意了,他心說我好不容易說服屈原留在我葉邑,你暴鳶口口聲聲叫我老弟,卻當著我的面挖人,這算什么事?
于是他打趣道:“暴帥,你這到處挖人的習慣卻是要改一改……”
聽了這話,暴鳶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直到屈原委婉地拒絕他:“在下受方城令厚待,決定暫時留在葉邑,大司馬的盛情,在下只能辜負了。”
暴鳶這才明白過來,感情挖人挖到自己老弟身上了。
他連忙向蒙仲告罪:“老弟,恕罪、恕罪。……愚兄罰酒、罰酒。”
不得不說,其實倒也不怪暴鳶,畢竟誰能想到蒙仲這座小廟竟然留下屈原這等大神呢?
這不,公仲侈聽到屈原的話,臉上亦露出了吃驚的表情,旋即若有所思。
見暴鳶罰酒道歉,蒙仲自然也不會再揪著不放,畢竟他也明白暴鳶的苦處:韓國如今太弱,毫無王霸之相,以至于當今天下的賢則紛紛往秦、趙、魏三國聚集,極少投奔韓國。
甚至于,即便有賢士投奔韓國,韓國也未必留得住。
就好比當年的犀首公孫衍,他遭魏國重臣田需陷害,逃到韓國出任了韓相,可過了沒多久,公孫衍就又想回到魏國。
是韓國虧待公孫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