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希望加更的書友抱歉啊,作者正在準備把公眾章節修改一下,把那些科普向的通通刪掉,希望讓這本書的成績稍微好點,暫時沒精力加更了。
————以下正文————
八月初九,距秦將白起攻陷酈縣僅兩日,數萬秦軍便抵達了穰縣,展開了對這座城池的進攻。
這座穰縣,是早幾年楚國為了向秦國求和而獻給秦國的,隨后秦王稷在冊封其舅舅魏冉為侯的時候,將這座城邑賞賜于后者,于是魏冉才被稱為穰侯。
正因為知道這座穰縣乃是穰侯魏冉的封邑,因此在進兵之前,似季泓、衛援等秦將,或私底下勸說白起,盡量以更為平和的方式攻取這座封邑。
畢竟在這個年代,一支軍隊攻破其他國家的城池,那么接下來十有**就是一場放縱士卒的屠殺與搶掠——搶掠敵城的平民,這是當代士卒為數不多的“得偏財”的途徑。
但穰縣的主人乃是魏冉,倘若放縱麾下士卒在城邑內搶掠,這豈非是不給魏冉面子?雖說這位穰侯不見得會在意穰縣這座偏僻的城邑。
相比較諸將的擔憂,白起倒不在意,一來他是魏冉的心腹,很清楚魏冉根本不在乎區區一座穰縣,二來,蒙仲的出現,使得白起或多或少對這次討伐楚國產生了幾許急切。
雖然蒙仲已對他做出了解釋:因為他被魏王封在方城,是故才會出現在這一帶。
但這個解釋,并不能使白起完全打消警惕。
試問,似蒙仲這等在伊闕之戰中一舉挽回了魏韓聯軍潰勢的驍將,為何會被魏王打發到方城?不應該是委任為河東守么?哪怕不是河東守,也應該調往河東,讓其鎮守「風陵」、「蒲坂」、「魏縣(河東有個魏縣)」等地吧?
那里才是魏國抵抗他秦國東進的主戰場!
然而,魏國卻將蒙仲封到了方城一帶,這是在防備誰?早已一蹶不振的楚國?
一名足以與他白起斗得不相上下的勇將,魏國不派其守正門,居然將其安排在后院的偏門,白起著實想不通魏國究竟在想什么。
難道魏王遫與魏相田文當真愚昧到這份上?
不至于的。
至少白起并不怎么認為。
按照這個思路考慮,白起認為魏國很有可能會在他秦軍這次討伐楚國的期間,做些什么。
或許,魏王遫與薛公田文已經看穿了他秦國「欲使楚國臣服而夾攻魏韓兩國」的戰略,是故將蒙仲這名勇將提起部署在方城,部署在魏、韓、楚三國的邊境。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縱使白起已經與蒙仲達成了口頭上的盟約,相約彼此軍隊井水不犯河水,但還是對方城的魏軍抱持著深深的警惕。
盡快使楚王屈服,使楚國臣服于他秦國!
這是白起現如今心中最迫切的想法。
二月初九,白起率軍攻打穰縣。
攻城的戰況沒什么值得描述的,簡單地說就是穰縣守軍的斗志非常低,秦軍這邊剛剛抵達穰縣一帶,穰縣城內的楚**民,以及穰縣城外那些從酈縣逃亡至穰縣的楚民,便驚慌失措地開始逃亡。
得知大概情況后,白起便派部將仲胥率五千名士卒攻打穰縣。
在他看來,攻打一座毫無斗志的穰縣,五千名秦卒綽綽有余,而事實證明,仲胥只動用了三千名秦卒,便攻破了穰縣的城墻,從頭到尾城內的楚軍幾乎沒有什么有效的反擊,仿佛這幫楚軍也只是在等待城墻被攻破的訊號——一旦城墻被秦軍攻破,他們便能毫無負擔地逃跑。
不得不說,對付這樣的對手,實在無需白起多花什么精力。
相比之下,他更在意蒙仲那支騎兵的動向。
跟前兩日他秦軍攻打酈縣時一樣,今日他白起率軍攻打穰縣,那蒙仲亦領著兩三百騎兵遠遠佇馬觀望,窺視著秦軍的虛實。
試問,這場仗有什么值得觀摩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