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沒有!穰縣的楚軍太弱。
但蒙仲卻仍然在旁窺視著,那么問題就來了,他在窺視什么?
答案顯而易見,對方在窺視他秦軍!
甚至于,或許還在思考著克制他秦軍的策略。
說實話,白起對此感到非常焦躁與不安,就仿佛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窺視一般——因為他就是一個喜歡在戰前窺視敵軍虛實,以此作為依據思考對應策略的將領。
顯然對面的蒙仲,與他有著類似的習慣。
被這樣一個擅長用兵、擅長用計的敵將盯著猛瞧,這在白起看來無疑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他有心派士卒驅逐遠處的蒙仲,但考慮再三,他還是放棄了。
首先,他與蒙仲已立下了口頭盟約,他若違背約定,那蒙仲就能順理成章給他秦軍制造麻煩,而白起并不希望他在攻伐楚國的期間遭到蒙仲的騷擾。
其次,遠處蒙仲麾下的都是騎兵,來去無蹤,在沒有騎兵的情況下,他不想去招惹對方。
對了,說到騎兵,在兩日之前,在白起與蒙仲見面過后,他便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往咸陽,交給穰侯魏冉,請魏冉將已組建的騎兵派到此地。
據白起所知,穰侯魏冉在應允了他的懇求后,便找到了一名義渠降將,叫后者代為訓練騎兵,但由于騎兵訓練不易,且時間又過于倉促,以至于迄今為止,那名義渠降將也只是勉勉強強選拔出了近兩千的騎卒,正在加緊訓練。
本來白起并不打算過早動用這支騎兵,他準備待楚國被逼到絕境,組織大軍在漢水一帶與他展開決戰時,再派人懇請穰侯魏冉將這支騎兵調到此地,借與楚國的決戰來磨礪這支騎兵,以便他日后攻伐魏國的河東時,這支騎兵能夠足夠的實力與蒙仲麾下的騎兵較量。
沒想到,他卻在宛城一帶看到了蒙仲,這讓他改變了主意。
無論他與蒙仲最終仍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亦或最終雙方有一人撕毀了盟約,他覺得都有必要把那支新組建的騎兵調到此地,畢竟,能對抗騎兵的,就只有騎兵。
“喔——!!”
“楚軍敗退了!”
“攻破城池了!”
遠處,傳來了秦將仲胥麾下士卒的歡呼聲。
見此,白起轉頭看了一眼遠處,正如他所料,蒙仲那幫魏國騎兵正在徐徐撤離。
……也不知我軍的虛實,被他看到了多少。
看著那些騎兵離去的背影,白起心下暗暗想道。
不得不說,正如白起所猜測的那般,蒙仲確實是在窺視秦軍的軍勢,為日后與秦軍撕破臉皮時做準備。
確切地說,是秦軍與他撕破臉皮——唔,雖然聽上去很奇怪,但他有這個把握,哪怕他非常愿意繼續與秦軍抱持彼此和平的關系。
既然明知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無法維持許久,那么他自然要提前做好應戰秦軍的準備。
而在此之前,他先得了解這支秦軍。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跟白起一樣,蒙仲也有戰前窺視敵軍虛實的習慣,因為能從中看出許多東西。
而白起麾下的這支秦軍,他就看出了幾許端倪。
比如說,這支秦軍的裝備并不統一,有的手持長戈,有的手持短矛——那些手持長戈的秦卒姑且先不論,先說那些手持短矛、盾牌、利劍的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