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即便如此,白起還是不喜歡上頭有人對他發號施令,哪怕這個人是他近幾日逐漸改觀的司馬錯,而司馬錯呢,也不會因為白起幫了他一個忙而對白起另眼相看,但總得來說,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兩人之間的關系已大幅度緩和,哪怕有時仍然會因為彼此意見不合而爭吵,但也不至于會向此前那樣充滿火藥味。
而與此同時,在陽關那邊,蒙仲等人正在商議如何處理那些楚軍的降兵。
在昭雎對司馬錯的匯報中,前一日晚上楚軍的傷亡多達近萬人,但事實上,這近萬人當中只有約四五千人確實死亡,另外一半,卻以投降魏軍而活了下來。
但如何處理這批降兵,就成為了蒙仲等人比較頭疼的問題。
殺?那肯定是不能殺的。
要知道方城魏軍,有近七成都是楚人,在兩軍交戰的情況下殺死楚人,那些魏軍當中的楚軍倒還不至于會有什么想法,可是殺俘……若蒙仲果真下達了這種殘忍不仁的命令,相信魏軍當中的楚人必然會有所想法,不利于軍隊的穩定。
而釋放這些降兵吧,難保他們不會返回楚軍,再次成為他魏軍的敵人,哪怕蒙仲下令剝奪了這些人的衣甲與武器。
想來想去,蒙仲決定讓這些降兵出力修筑陽關,畢竟方城已變成了一座廢城,陽關已成為他們最后一道防御,倘若守不住這個隘口,但就萬事皆休。
因此這兩日,就當秦楚兩軍忙著舔舐傷口,修養以待來日繼續進攻陽關時,蒙仲則命令麾下的軍隊在陽關,以及陽關北側的應山與南側的應山上鞏固防御,準備抵擋秦楚聯軍的下一次攻勢。
然而就在這時,郾城軍司馬蔡午卻帶著一封書信火急火燎地找到了蒙仲,向后者稟報了一件要事。
“方城令,大事不妙,郾城派人送來消息,稱有一支騎兵從上蔡方向侵入我郾城,襲擊了當地的幾個村莊,搶走了許多糧食與衣服……”
蒙仲聞言微微一愣:“騎兵?”
“嗯!騎兵,且數量至少千人以上!”蔡午面色嚴肅地說道。
聽聞此言,蒙仲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楚國根本沒有騎兵,敵對方唯一有騎兵的,即白起麾下的兩千秦國騎兵。
“我說前幾日怎么看不到白起麾下的騎兵,原來是偷偷摸摸溜到我軍背后,意圖偷襲我葉邑的后方……”
喃喃自語了幾句,蒙仲摸著下頜陷入了沉思。
他并不是很在意他兩千秦國騎兵,畢竟他麾下總共有六千騎兵,只要他愿意,他隨時都能誘殺那支秦騎。
他只是在思考,如何借這件事,擴大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