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是,這場仗再拖下去,恐怕只會越來越艱難。
在蒙仲看來,雖目前秦軍在他陽關稍有受挫,但一旦到了來年開春,秦軍勢必會加緊攻勢,甚至于,秦國極有可能再派援軍,支援司馬錯與白起。
原因很簡單,畢竟聯合楚國討伐魏國,是秦國眼下破局的唯一的辦法,它是不可能再跟魏韓兩國言和的,否則秦國在搞什么?難道就這么眼睜睜看著自己東進中原的道路魏韓兩國死死卡著?
所以說,待等來年開春,除非盡快擊敗秦軍,否則秦國必定會陸續派出援軍,因為這是秦國現如今唯一的破局辦法。
而魏韓兩國的尷尬就在于,兩國在去年伊闕之戰中的軍隊傷亡過于嚴重,短時間內實在是無法征集到更多的軍隊。
看看翟章的態度就知道了,翟章之所以駐軍在鄢邑觀望,還不是因為兵力不足,使得翟章更傾向于將這些軍隊派往更關鍵的地方么?倘若這位大司馬此番一口氣征集到幾十萬軍隊,他還會像這般觀望?相信早就率領幾十萬大軍殺過來了!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蒙仲并不同意翟章的觀點,他認為,這場仗必須速戰速決。
秦國拖得起,在軍功爵制的刺激下,秦國可以源源不斷地補充兵力,而糧草問題,秦國有整個巴蜀之地作為后盾,魏韓兩國有什么?
但遺憾的是,即便他在戰報中清楚寫明了他的觀點,但遺憾的是翟章并沒有采用。
這位老將太保守了。
既然無法指望翟章能派兵與他一同擊破秦軍,那么,爭取昭雎就變得尤為重要,若是能說服昭雎對秦國倒戈一擊,那固然是最好,退而求幾次,使昭雎在關鍵時候卡秦軍一下,這對他陽關亦是巨大的幫助。
想到這里,蒙遂問鄧典道:“鄧典,你還有辦法回到楚軍當中么?”
鄧典點頭說道:“莊大夫給了在下符節,在下可以假扮楚卒進出宛城。”
“好。”蒙仲點了點頭,對鄧典囑咐道:“既然如此,就勞煩你設法回到莊辛身邊,告訴莊辛與昭雎,就說,待過年之后,在下定會前往拜訪,介時,希望他二人給予掩護。”
一聽這話,鄧典亦是嚇了一跳,驚聲說道:“方城令,您真要去宛城么?據我所知,那里可有二十幾萬秦楚聯軍啊……”
蒙仲微微一笑:“無妨。……能辦到么?”
“在下竭盡全力!”
“很好,去吧。”
“喏!”
數日之后,鄧典利用莊辛給予的符節,順利地回到了宛城的楚軍駐地,將蒙仲的回覆告訴了昭雎與莊辛二人,只聽得二人面面相覷。
那蒙仲……
真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