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與蒙仲有矛盾的薛公田文擔任了魏國的國相后,魏國在針對秦國的問題上才變得稍微主動一些——畢竟田文跟秦國有仇。
但伊闕之戰,雖然魏國取得勝利,但說到底也只是慘勝,公孫喜戰死、十萬魏軍戰死,以至于魏國短期內實在是湊不出什么額外的軍隊,因此,翟章才會決定防守,而不是主動出擊。
當然,更多的還是性格的原因。
倘若是蒙仲取代翟章作為魏國的大司馬,那么他絕對不會如此被動地防守,他會下令河東的公孫豎進攻秦國,哪怕是擺個樣子給秦國施加一點壓力也好。
只能說,翟章老了,已經不復年輕時的盛勇。
感慨之余,蒙仲將蒙遂、鄭奭二人請來,向二人出示了翟章的書信。
得知此事后,鄭奭欣喜說道:“鄢邑就在我許縣的西北,若非冰雪封路,從鄢邑支援陽關最多七八日路程,既然眼下大司馬已在鄢邑征集了七八萬軍隊,咱們倒是也能稍稍放些心了……”
此時蒙遂正在仔細觀閱翟章的書信,聽到這話皺著眉頭說道:“可我看這位大司馬的意思,似乎并不打算立即支援我陽關,似乎還在觀望……也不知道他在觀望什么?觀望秦軍接下來會進攻韓國還是進攻魏國?有這工夫,直接率軍與我軍匯合,想辦法將外面的秦楚聯軍擊敗不好么?”
果然,作為蒙仲最親近的人之一,蒙遂的想法自然也是無限趨近于蒙仲,他對宛城那二十萬秦楚聯軍的態度,即是想辦法將其擊敗,而不是像翟章那般,只想著抵擋。
正在三人討論之際,忽有士卒入內稟報道:“方城令,有一名稱是鄧典的士卒,懇請求見。”
蒙仲當然記得這個他派去給莊辛送信的士卒,當即命人將鄧典召入。
片刻后,鄧典便來到了屋內,抱拳對蒙仲說道:“城令,在下回來了。”
說著,他便將這一行的經過,還有莊辛委托他轉達昭雎回復的事通通告訴了蒙仲。
得知昭雎終于同意與他私下見面,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難就難在,昭雎表示他被司馬錯與白起二人盯得緊,無法離開宛城許久,要求蒙仲親自前往宛城與他相見,這未免有些強人所難。
這不,在聽到鄧典的轉述后,鄭奭一臉不可思議地說道:“那昭雎是瘋了么?宛城眼下二十萬秦楚聯軍駐扎,他卻要方城令到宛城與他相見?”
從旁,蒙遂亦是連連搖頭,勸蒙仲道:“阿仲,即使那昭雎并無歹心,此事也太過于兇險,不可應約。萬一……我是說萬一,萬一被秦軍得悉,后果不堪設想。”
說罷,他看了一眼鄧典,冷笑說道:“依我看來,那昭雎提出如此過分的要求,恐怕就是要絕了阿仲你與他約見的心思……就如屈大夫所言,這個昭雎雖有才能,但膽怯懦弱、心志不堅,寧可跟秦軍虛與委蛇,也不愿冒險與我軍聯合,一舉將這股秦軍擊敗。”
“唔。”
聽了蒙遂的話,蒙仲微微點了點頭。
他也覺得,昭雎故意提出此事,其中未必沒有婉言回絕的意思,否則倘若昭雎果真有這個心思,難道他就不能派心腹人偷偷前來他陽關么?
他蒙仲不是出身大家族的人,但身邊亦有蒙遂、武嬰、蒙虎、華虎等一群心腹近派,昭雎作為楚國的“三氏”之一,昭氏一族的家主,難道身邊就沒有一個值得信賴的心腹?
這怎么可能!
顯然,昭雎只是以這個作為借口,再次婉言回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