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關于秦齊互帝之事,蘇秦已有策略可以破解,此事交給我方即可,不必過于擔憂。另,蘇秦還在設法離間齊趙兩國,此事先前進展不大,但陶邑之戰,趙奉陽君李兌拋棄田徹、高爭二人而獨自回援趙國,致使田徹、高爭二人麾下五萬軍隊被秦軍所破,此事齊王深以為恨,蘇秦認為此事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想到這里,蒙仲便不由地聯想到了前幾日他在彭城時對宋王偃提出的建議,即讓宋國設法拉攏趙國作為盟友。
其實這件事,別看蒙仲當時對太子戴武解釋得頭頭是道,但其實他自身也沒有多大的把握,然而關鍵在于,若不能設法拉攏趙國,宋國還能找誰呢?
燕國不行,燕王職與樂毅只會在有把握覆亡齊國的情況下,才會跳出來對抗齊國。
韓國比宋國還弱,且離秦國最近,能支撐著不被秦國吞并就已經是難為可貴,還能指望韓國幫助宋國?
而楚國,雖然蒙仲與屈原、莊辛等人在暗中策劃,想要設法使楚國擺脫秦國的影響,使楚國倒向魏國這邊,但眼下這個計策尚未施行,楚國哪有可能幫助宋國?
所以說,趙國是當前唯一有能力、且有可能幫助宋國的國家,只要趙王何能奪回權力。
但最終趙國會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宋國,蒙仲也沒有多少把握。
而如今樂毅卻告訴蒙仲,蘇秦這個燕國在齊國的最大內應,正在想方設法離間齊趙兩國的關系,這讓蒙仲在再次締結趙宋之盟這件事上,有了更大的信心。
曾幾何時,趙宋兩國有何長達三十幾年的堅固盟約,后因為趙主父過世,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竊取國政,這才使趙宋兩國反目成仇,而如今,蒙仲看到使趙宋兩國再次締結盟約的希望。
或許……我該設法去一趟趙國,找趙何當面陳說利害?
蒙仲暗暗想道。
就在蒙仲沉思時,從旁的蒙虎、華虎有些心急地問道:“怎么樣?阿毅那小子在信中道謝了么?”
蒙仲微微一笑,低頭瞥了一眼樂毅在信中的落款,以及那信中最后一句:望保重!
也是,以樂毅的性格,怎么可能會坦率地說出道謝的話呢?
但樂毅這封來信,本身就已經表達了樂毅對他們的歉意以及謝意。
你也保重,兄弟。
蒙仲暗暗說道。
當日,蒙仲亦寫了一封回信,委托那幾名中山國樂氏子弟帶回給樂毅。
與樂毅那扭扭捏捏的做法不同,蒙仲很坦率地在信中表達了謝意,同時亦希望樂毅亦多加保重。
不難猜測,在收到蒙仲的回信后,相信樂毅亦會恍如去掉了心中一塊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