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沒想到,待等他來到李兌的帳外求見時,正好瞧見李兌的近衛從帳外走出來。
這近衛在看到蒙仲后,驚訝地說道:“咦,郾城君?您是來見奉陽君的么?剛好,奉陽君正命在下前往邀請郾城君您呢。”
“哦?”蒙仲聞言一愣,見那名近衛撩起帳幕,便邁步走了進去。
果然,就像這名近衛所說的那樣,帳內的李兌轉頭了一眼蒙仲,臉上也露出了驚訝:“郾城君?老夫剛想派人請你與暴鳶來帳內一聚……”
說著,他抬手邀請蒙仲入座。
蒙仲也不推辭,謝過后在位子上坐下,旋即好奇問道:“不知奉陽君派人請我,所為何事?”
聽到這話,李兌便從矮桌上拿起一冊竹簡遞給蒙仲,笑著說道:“當然是好消息啊,秦國終于屈服了!”
……
蒙仲不動聲色地看了一眼李兌,攤開竹冊仔細觀瞧。
果然,這是一封來自秦國的書信,而且似乎還是以秦王稷的名義寫的,至于信中內容,大抵也跟李兌說地差不多,即秦國希望通過割讓城池、獻出財帛的方式求和,讓五國聯軍退兵,不再攻打秦國。
值得一提的是,秦王稷在信中寫道,雖然秦國此番希望向伐秦諸國求和,但倘若諸國貪心不足,執意要覆亡秦國,那么,秦國上下將奮起反抗。
軟中帶硬,既是求和,亦是隱晦的威脅,倒還確實符合當今那位秦王的性格。
“郾城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秦國那樣的國家,就算五國合力討伐,哪有可能一戰而將其覆亡呢?不如叫秦國許下些承諾,以此束縛、削弱秦國,以待來日。”李兌低聲在旁勸道。
沒有理會李兌的勸說,蒙仲目不轉睛地看著手中這份秦王的求和書。
旋即,他曬笑道:“此乃緩兵之計!若奉陽君輕信這份書信,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怎么?”李兌面色一變:“莫非其中有詐?”
我哪知道有沒有詐?
心中暗想之余,蒙仲冷笑一聲,淡淡說道:“奉陽君可以不信在下的話,去賭一賭秦人的誠信。”
“……”
見蒙仲神色嚴肅,李兌難免也有些彷徨,拿過蒙仲手中的竹冊,一個字一個字地仔細觀閱。
趁著這工夫,蒙仲抓緊時間思考對策,爭取把李兌誆騙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