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仲看了一眼田泰,忽而笑著說道:“既然如此,那就……隨意些吧,來,請坐。”
“多謝。”
在蒙仲的邀請下,田泰在蒙仲的對面坐下。
他仔仔細細打量著眼前這位小叔父。
他必須得承認,眼前這位小叔父的師承、名聲,無一遜色于他的父親田章,甚至于有過之而無不及。
單單是道、名、儒家三家弟子的頭銜,就足以讓很多人倒抽一口冷氣了,更別說還是莊子、惠子、孟子的弟子。
而此時,蒙仲亦在觀察眼前這位比他還大十歲左右的大侄子,哭笑不得之余,他問道:“那個……二公子,在下約你父親見面,何以卻是二公子應邀呢?”
“是這樣的。”田泰恭敬地回答道:“家父因為有些事,當下并不在軍中,小侄恐叔父誤會,是故親自前來解釋。”
“哦?”蒙仲驚訝問道:“不知田章兄因為何事不在軍中?”
田泰不亢不卑地回答道:“此事涉及齊軍的機密,恕小侄不能透露給叔父。”
聽到這話,蒙仲饒有興致地看了幾眼田泰,忽然問道:“二公子,觸子回國了么?”
“觸子?”
田泰愣了愣,這才意識到蒙仲指的是田觸,他狐疑的看了一眼蒙仲,搖搖頭說道:“據小侄所知,觸子與叔父一同跟隨趙國的奉陽君討伐秦國……”
他這句回答,讓蒙仲頓時明白了一些事。
比如說,齊國目前可能還不知魏秦兩國已經停戰的這件事。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負責魏秦兩國最終談判的蒙仲都已經到了宋國,提前一步離開西河郡的田觸,為何卻還未返回齊國呢?
原因很簡單,雖然蒙仲比田觸晚離開西河郡將近一個半月,但他是與軍隊分開行動的,他當時只帶著百余方城騎兵返回了大梁,而后又立刻奔赴宋國,期間幾乎沒有什么停歇;但田觸,他卻要帶著他麾下幾萬齊軍一同撤回齊國,倘若其中魏國故意拖延一下,別說早出發一個月,就算再多一倍的時間,也未必能搶在蒙仲回宋前回到齊國。
當然了,雖然田觸自己沒辦法盡快返回齊國,但他倒也可以派麾下的士卒先行一步回到齊國報訊。
然而問題是,齊國臨淄比宋國的彭城更遠,就算田觸叫幾名士卒駕馭戰車回國,可戰車的速度,哪里比得上騎兵呢?
蒙仲自己估算了一下,差不多在他抵達彭城的前后,田觸派出的士卒才堪堪抵達臨淄,向齊王田地匯報西河之戰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遠在宋國彭城這邊的田泰,又哪里會知曉田觸是否回國呢?
大概再過段時間,田泰才能從臨淄派來的使者口中,得知田觸即將率領數萬齊軍回國這件事。
而有趣的是,在田觸離開的時候,魏秦兩國正在交兵最激烈的時刻,待田觸離開后,魏冉才代表秦國向蒙仲妥協、向魏國妥協,這就意味著,田觸并不清楚西河之戰的最終結果。
因此,也就能理解為何齊國還在孜孜不倦地攻打宋國,而不是撤兵北上,應對即將到來的五國伐齊——因為他們根本還不知這件事。
“叔父,您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