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頗有些出乎趙王何意料的是,趙奢明明是燕國的大將,曾經擔任燕國的上谷守,但趙奢對于‘強國之策’的解釋,卻并非是創建強有力的軍隊,而是將稅收視為重中之重。
對此,趙奢還曾將他曾經在燕國的事跡舉例:“……臣當年在燕國時,正值燕國百廢待興之時,是故即便北方時常有胡人入侵邊境,但燕國始終處于被動,論及其中緣由,無非只是燕國在覆國之后,國力衰弱,無錢糧供養軍隊。……君上且觀天下各國,雖然殷富的國家未必有強盛的軍隊,但貧窮的弱國,則絕對不會有強盛的軍隊,即便一時有,亦不能長久。……國家殷富,賦稅穩定,國庫便充盈,便有能力創建軍隊,甚至用賞罰激勵軍卒,是故,賦稅之重,乃國家根本,萬萬不可忽視。”
不得不說,趙王何以往對于‘國家強盛’的概念,僅局限于‘精兵猛將’,趙奢這個觀點,確實是讓他受益匪淺。
而在此基礎上,趙奢提出了他‘公平賦稅’的理念。
這里所說的‘公平賦稅’,其實主要針對的就是趙國的貴族階級鑒于當年趙主父‘胡服騎射’改革的不完善,趙國只在軍政上實施了改革,但國內的舊貴族勢力,依舊享有著特權,且貴族們對此已習以為常。
比如趙王何的親弟弟平原君趙勝,他的家人就認為他們享受這份特權,可以不遵守國家頒布的法令,不需要繳納稅收。
這即是不公平的賦稅,貴族所享受的特權,既損害了趙國的利益,也損害了法令的威信。
當然,平原君趙勝并非是不明事理的人,在經過趙奢的剖析后,作為趙王何的弟弟,趙勝立刻意識到了自己犯下了錯誤,但趙國享受這種特權的貴族,就僅僅只有平原君趙勝么?
當然不是!
而趙奢返回趙國想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推行公平的賦稅,迫使國內那些以往不遵紀守法的貴族必須遵守法令,如此一來,國庫就能更加充盈,國家也能有更多的錢糧拿去養活軍隊,這便是趙奢對趙王何提出的強國之策。
對于趙奢的這個觀點,趙王何深以為然,他當然知道他父王趙主父當年的‘胡服騎射’改革其實并不完善,但考慮到做成這件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辦到,因此他雖接受了趙奢的主張,但并未大刀闊斧地施行改革,免得引起國內舊貴族勢力的反彈。
終歸,趙何并非他父王趙雍,相比較趙主父的魄力,趙王何更加謹慎。
簡而言之,正是因為趙奢的這項主張,趙王何對趙奢已愈發看重,是故今日叫肥幼請來趙奢,想聽聽后者的意見。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召見趙奢時,趙王何的第一句詢問,便將趙奢嚇了一跳:“卿可有把握抵御蒙卿?”
“蒙卿?蒙仲?”趙奢一時間沒能明白。
見此,趙王何便將蒙仲與肥幼的對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趙奢,趙奢聽罷后這才恍然大悟。
只見他恍然說道:“……想要破解郾侯的策略,唯有與秦國保持共進共退,使趙秦兩國勿生間隙;但,倘若協助秦國,又恐遭到魏國報復,是故君上才問在下,可有把握抵御郾侯……”
在暗暗稱贊趙王何眼光敏銳之余,趙奢苦笑著說道:“趙奢僅中人之資,對上旁人還有幾分自信,但倘若對手是令秦國都感到忌憚的郾侯,臣怕是……”
說到這里,他好似忽然想到了什么,正色說道:“雖說臣并無把握,但臣推舉一人,此人足以抵抗蒙仲。”
“何人?”
“便是我趙國前檀衛軍司馬,龐煖!”趙奢正色說道:“蒙仲、龐煖,當年乃是趙主父身邊最器重的愛將,蒙仲用兵奇詭,令人防不勝防;而龐煖剛柔并濟,無懈可擊。……想來君上曾經應該也聽說過,當年的安平君、奉陽君,雖軍隊人數超過趙章,但卻始終無法將其擊敗,其中原因,就因為當時趙主父命蒙仲、龐煖二人輔佐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