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何微微點了點頭,旋即問道:“龐煖身在何處?”
“相傳隱居在楚國。”趙奢拱手說道:“臣也知道楚國地廣,想要在楚國找到龐煖,十分不易,但臣可以向大王保證,只要大王能請回龐煖,足以抵擋蒙仲……”
“唔。”
趙王何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但微皺的眉頭卻始終未能舒展。
畢竟,雖然趙奢保證龐煖有能力抗拒蒙仲,但問題是,誰也不知龐煖現如今究竟隱居在楚國何處,即便他立刻派出人手,也未必能在短時間內找到龐煖,更別說還要說服龐煖繼續為趙國效力龐煖愿意效忠趙主父,可未必愿意效忠他趙何。
好在蒙仲決定‘寬待’趙國,在趙秦兩國生隙前,他趙國還有一些時日。
九月初,在趙國邯鄲足足逗留了將近兩個月的蒙仲,終究告辭趙王何、肥幼、趙賁等趙國的君臣,返回了魏國。
此時,魏王遫、韓王咎、宋王武這三位君王,已在宋國的陶邑會面,且在‘聯合建軍’這件事上達成了一致。
在經過彼此的協商后,魏、宋、韓三國將在數年內聯合組建一支人數為二十萬的聯合軍,魏國出軍卒十萬,宋、韓三國皆出士卒五萬。
其中,魏國出軍馬、韓國負責弓弩、宋國負責建造戰車,三國將合力打造一支最強大的聯合軍,交予兼任三國大司馬的蒙仲統率。
日后,這支軍隊將以魏、宋、韓三國的利益為根本,負責討伐任何膽敢侵犯三國利益的敵對勢力。
而在此基礎上,魏、宋、韓三國簽署了‘百年結盟協定’,承諾在長達百年之內的時間內,魏、宋、韓三國相互扶持、相互協助,共進共退。
不得不說,雖然宋國的體量比不上趙國,但魏宋韓三國的百年同盟,仍然在中原掀起了一股不亞于當初‘三晉聯盟’的聲勢,唬地秦國頻繁與趙國、楚國會晤,希望盡快達成戰略同盟,以對抗魏宋韓三國同盟。
刨除無暇他顧的燕國,以及魯國、費國、衛國等存在感薄弱的小國,整個中原已呈現兩極格局。
論實力,秦趙楚一極自然要穩勝魏宋韓一極,可論團結,前者則遠不如后者。
當然,究竟這場抗衡最終誰勝誰負,那還得打過才知道結局。
魏王遫九年下半年,就在蒙仲前后出使韓國與趙國的期間,秦國國相穰侯魏冉經韓國返回秦國。
回到秦國后,魏冉便加促了吞并義渠國的行動。
蒙仲知道,待秦國徹底吞并義渠國,徹底消滅掉這股威脅秦國的內患后,秦國必然將再次掀起戰爭,攜趙、楚兩國,對魏宋韓三國發動圍攻。
而這場戰爭,或許就能決出當今中原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