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都搬出來背書可還行
謝拾回想起文會中差點上演的全武行。
議和還是出兵,一群學子聚在一起都能吵得雞飛狗跳,朝堂之上想必爭得更兇,年輕氣盛的天子自然是一力支持出兵伐虜。
張知府用論語同一章連出兩題,用意如此直白,簡直拋棄一切節操討好天子。
這么一來,倒霉的就成了考生。
主旨無限相似的兩道題,偏偏得寫出兩篇完全不同的文章,極其考驗考生的功底。
府試最重首場,首場最重首題,考生又哪敢在首題上有所保留必然全力以赴,掏空了肚子里的墨水,將文章寫到極致。結果寫完首題還要繼續論證換湯不換藥的次題,試問一般人腹中哪還有貨
張知府這一出,簡直招罵
還好謝拾早有準備,不慌不忙。
帶著些許押題成功的快樂,謝拾提筆,先在草稿紙上書寫起來。
首先是首題“一匡天下”。
謝拾不玩什么花里胡哨的,下筆就是“正破”“垂大功于宇內者,圣人不究其小節”
破題之后,便順勢下筆,重點圍繞“大功”作文章雖說張知府拍馬屁的嘴臉令人不恥,不過攘夷之事,謝拾舉雙手支持。
做完首題,便是次題“如其仁”。
短短三個字,圣人對管仲的嘉許無法言表。謝拾這回選擇反破,先破“其仁”“夫仁者以匡世濟人為心,圣人大之”
兩篇文章七百字,在草稿上揮灑而出,謝拾又用端正的館閣體一一謄抄到試卷上。
隨后,他才看向試貼詩賦得玉水記方流得流字,六十字成。
即以玉水記方流為題,“流”字為韻腳,作五言六韻詩。
作詩倒是難不倒謝拾。
從徐夫子以“雪”為引子上的第一堂課開始,年幼的謝拾便對詩詞產生極大的興趣。詩詞的音律之美,一度令他沉迷。
盯著“玉水記方流”許久,謝拾閉上眼睛,眼前仿佛浮現出玉帶一般的溪流。
潺潺流水聲在他耳畔響起。
不知過去多久,他睜開眼睛。
筆落,詩成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
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
凌亂波紋異,縈回水性柔。
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
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
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