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舊事被牽扯出來,牽扯多宗罪名的孫三公子當日便被衙役從花娘的床上抓走,下獄待審,周知縣甚至問過謝拾要不要旁觀或探監,謝拾卻在心動過后拒絕了。
何必在小人身上浪費時間
使命感滿滿的謝拾只想將時間都用在值得的人與事身上,譬如在縣衙認真做事,幫忙安頓流民。
隨著涌入泊陽縣的流民增多,縣衙亦繁忙起來,謝拾僅僅登記造冊都停不下來,更何況他還要對流民群體予以分類和甄別。
畢竟其中既有臨時南下、家中有田亦有宅、兵災過后便歸家的“虛假流民”;亦有一貧如洗、在家鄉已經活不下去的“真正流民”前者若是隨身攜帶財物,尚且可以用錢買糧,后者卻得泊陽縣縣衙放糧救濟。至于引導百姓開荒、以工換糧也提上了日程。
縣衙班子宛如一架組裝好的機器,高速運作起來,謝拾作為一顆不起眼的螺絲釘,惟有盡力將分配給自己的任務做到最好。
一切看似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謝拾卻漸漸察覺到暗藏的危機。
無論是用錢買糧還是以工換糧,歸根結底,人口多了便要耗費大量的糧食。
泊陽縣儲藏的糧食真的夠嗎
短時間內或許沒問題,然而,若是北地形勢大壞,兵災遲遲不消,后果就難料了。
就在謝拾心中開始替縣衙府庫暗暗擔心的時候,前線終于傳來一則好消息。
六月初,趁北虜主力兵圍興安,三鎮總兵薛敬提兵北上,先破北虜左路軍,又奔馳三百里,發動奇襲,大敗北虜右路軍,最后直驅興安,與各方勤王軍會合。
北虜見大勢已去,俘虜大齊天子的妄想破滅,于是引兵北返,興安之圍乃解
得知消息的謝拾終于安心。
與此同時,對那位幾乎以一己之力扭轉局勢的“薛帥”,謝拾心中頓生好感。
哪個少年人心中沒有這樣一個“英雄夢”遙想薛帥縱橫沙場的英姿,謝拾一瞬間甚至生出“投筆從戎”的念頭,還好“修行得道、改造人間”的目標將他拉了回來。
北虜退兵的消息傳來,涌入泊陽的流民欣喜若狂,或是安心開荒、決定從此扎根,或是成群結隊打算北返,謝拾立刻清閑下來。
他開始一心備考院試。
幾乎令社稷垂危的這場風波,似乎已經有驚無險地度過,真正的余波卻剛剛掀起。
千里之外的興安府,風暴降臨。
府衙內院,白發蒼蒼的大夫往來不斷,行色匆匆。濃重的藥味在空氣中久久不散,就連路過歇一腳的風,都被熏成了湯藥的味道。
前不久成功逼退北虜的三鎮總兵薛敬面上殊無喜色,反而籠罩著濃濃的愁云。
他身披甲胄,宛如一位忠誠的護衛,筆直地守在虛掩的房門前,隨著一個又一個眉頭深鎖的大夫從門中走出,薛敬也好似受到他們的感染,一雙劍眉緊緊鎖了起來。
雜亂的念頭沖擊著他的腦海,令這位刀劍加身亦不改色的硬漢露出前所未有的茫然與不安。
陛下真的要不好了嗎
大齊又該何去何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