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燦爛的晨曦取代了黯淡的黃昏,府衙前的長街拐角,馬車迎面而來,交錯而過的瞬間,依稀露出半張芙蓉面。
通往府衙方向的馬車、相較于救命之恩似乎過于簡薄的謝禮、奇怪的張知府一枚枚散亂的碎片被無形的絲線串了起來。
若是沐夫人與張知府關系匪淺,知曉救命之事的張知府因此抬他一手也就不足為奇總不至于沐夫人的娘家就姓張罷
謝拾身驅如過電般一顫。
源源不斷的猜測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又如種子在他腦海生根發芽,竟是揮之不去。
連徐守文都不曾相告,謝拾只是與胖貍貓湊到一起討論了一番,越想越覺得有理。
然而這份猜測卻無從驗證。
謝拾只能將之暫時擱置。
眼下更要緊的是府學就讀之事府學遠在府城,謝拾一旦入學,休假方能回家。為新晉生員考慮,府學給了足足半個月時間讓大家準備妥當,半月之后正式入學。
刨除路上往返花費的時間,也就是說,謝拾此次歸家,只有十天左右的假期。
他不再耽擱,踏上返程的路。
父子倆歸家前,二橋村早已收到謝拾得中小三元的喜報,據說報錄人上門那天,喜形于色的余氏險些連私房銀子都撒了出去。
只一日功夫,謝家上下便聽盡了旁人的恭維贊美,卻是無論如何都聽不膩。
老徐氏與余氏這對婆媳突然間親如母女,都有了一個相同的愛好,每日至少在村里溜達三遍,聽旁人花式吹捧自家拾哥兒。
旁人若是不主動開口,這對婆媳便一唱一和,想方設法也要開啟話題聊起兒孫來。
短短數日下來,婆媳倆儼然成了“村中一霸”,旁人遠遠見著就繞道走的那種。
偏她二人毫無自覺,遠遠見了旁人便熱心上前打招呼,拉著人聊起來沒完沒了,直到終于從對方口中聽到對自家拾哥兒的夸獎,這才心滿意足地“收兵”回家。
至于旁人回家之后越看自家皮孩子越不順眼,再次釀成“無辜幼童遭竹筍炒肉”的慘劇就與美滋滋的婆媳倆無關了。
直到謝拾歸家,慘劇才告終止。
不得不說,全村老少盡皆開懷。
謝大有與老徐氏老兩口正惦記著給自家孫子辦宴席,卻驟然得知府學只有半個月的假,待不了幾日謝拾就得再次離家這下子,一家人的喜悅都被沖淡了許多。
沒人說出不去府學這種傻話這可是自家孩子寒窗苦讀數年才獲得的榮譽
“十天盡夠了。”思來想去,老徐氏只好收回大操大辦炫耀孫子的心思,拍板道,“咱們只在村里操辦一場酒席就是了。”
這時,一直不曾說話的謝梅紅著臉湊到她娘耳邊說了什么。劉氏臉色大變,連拍大腿“這事我竟忘了,得虧你提醒我”
她轉頭就對婆婆和盤托出“娘,梅姐兒的婚期就在下個月,拾哥兒離家去了府學,豈不是恰好錯過這怎么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