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舉時他年方十九,人人都道肖家二房振興有望,賀喜之人踏破門檻。
按理來說,這樣的成績完全可以再接再勵,赴京考會試,若是自覺把握不足,潛心治學三年后再入京赴考也不遲。肖瑞云卻兩樣都沒選,反而出乎意料地選擇了出外游歷。這一去,竟是足足一年才歸來。
昔日名動襄平的他也因這一年的離家遠走,逐漸被旁的熱門話題所取代。
而府學中又有風云人物崛起。
說的就是謝拾。
要說與之素未謀面的謝拾何以對肖瑞云印象深刻,一個照面就認出對方的身份,這里頭大半都是姚九成與顧懷璋的緣故。
姚九成就不必說了,近日事業愛情雙豐收,在謝拾的助攻下與未婚妻之間感情日益加深,閑談之際,身為未婚妻堂兄的肖瑞云,他亦是提過好幾回。
顧懷璋更是對其“念念不忘”。
原因倒也簡單,肖瑞云中舉前常年霸榜府學第一。與之有著四歲年齡差的顧懷璋縱然天賦出眾,可礙于積累不足,哪怕超越了眾多“前輩”,卻無論如何都沒能勝過肖瑞云,永遠是“萬年老二”。
謝拾聽他提起昔日一直壓在他頭上的肖慶之時,卻從他口吻中聽出幾分不服。
都是少年英才,在顧懷璋看來,他不過是輸在讀書年歲不足而已。過些年月,待他積累深厚、學問大成,未必不能后來居上。
仿佛聽到了他的心聲一般,肖瑞云中舉之后竟然不曾赴京趕考,放棄了今年的會試,這就給了顧懷璋奮起直追的希望。
若是他
能在兩年后通過鄉試,便能以舉人的身份與肖瑞云站在同一起跑線。將來二人未必不能同赴會試,在京師一較高下。
這令顧懷璋充滿了追趕動力。
是以,此次意外相逢,要說心情最激動的,絕不是姚九成,而是顧懷璋。
肖瑞云同謝拾二人見過禮,便用熟人的口吻與顧懷璋打起招呼“一別一年,想不到你們倆竟湊到一起成了朋友”他可是知道姚九成與顧懷璋從前向來看不上彼此。
更令他驚訝的是“從前只知秉禮一心苦讀圣賢書,不想還有游湖聽曲的興致若非親眼所見,我險些以為認錯了人。”
肖瑞云的語氣頗為感慨。
遠行歸來,妹妹“沒了”,憑空多了個妹夫,從前成天追著他較勁的書呆子悶葫蘆更是轉了性子短短一年竟物是人非
他差點以為自己走了十年呢。
被他提及的兩人卻將目光投向謝拾身上,不約而同道“都是知歸的功勞。”
莫名感覺受到了排擠的張宥左看看,右看看,最后點頭表示贊同“確實如此”
畢竟就連他這個不善交際的人都在謝拾的帶動之下,不知不覺與舍友打成了一片。
府學生員大都自詡天才,心中自有傲氣。不過謝拾的年齡擺在這里,他們或許會與同齡人發生沖突,卻不屑“以大欺小”,反而在生活上處處關照這個“小弟弟”。
僅僅如此,當然還不夠。偏偏謝拾天賦出眾、性情豁達,兼有令府學上下聞之色變的勤勉如此種種結合起來,使得他在幾人眼中的形象不只是需要關照的弟弟,更是可敬的對手、可親的朋友。
幾人的態度令肖瑞云更是驚奇。
張宥且不說,二人初次相見,肖瑞云對其為人并不了解。姚九成與顧懷璋的性情他卻熟知,別看一個粗枝大葉,一個穩重內斂,實則都不是輕易便能認可旁人的性子。
以他觀之,連同張宥在內,這三人看著雖然親近,但謝拾明顯才是其中的“粘合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