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節又端午,門前插艾掛菖蒲。
昨夜細雨如絲,今日天高云淡。一覺醒來,正值五月初五端陽節,戶戶門前懸菖艾,獨屬棕葉的清香似乎隨風飄出十里。
荊楚故地尤為重視端午之日。這是至陽之日,亦是古來認定的毒月惡日。起初,因這一日五毒叢生,民間便以沐艾草、懸菖蒲、喝雄黃酒等種種活動來驅邪避災。
此后,隨著屈原報國無路投江自盡,伍子胥被君王沉尸于江、孝女曹娥因其父溺死江中沿途哭嚎十七日后一躍而下等一系列發生在五月初五的故事誕生,本是驅邪避災的端午節亦蒙上了深厚傳奇色彩。
這一日,也成了特殊的紀念日。
早早起身的謝拾換上一身新衣,纏上五色絲線,他挨門挨戶叩醒舍友,一同賞午。
此時,學宮內外都沐浴在艾草的芳香中。打扮得一個比一個“花枝招展”的生員呼朋引伴出了門,紛紛往郊外去“踏百草”柔軟的布鞋自綿延無盡的綠浪上行過,不知不覺鞋底已被露水浸濕,沐浴在四野浩蕩的清風中,眾人不覺相視而笑。
除卻已經離開府城出游的肖瑞云,致知社全員齊整,就連何訓導這個編外人員都來了。
天為穹廬地為席,一行人在河邊席地而坐,或是垂釣,或是烹茶,或是將隨身攜帶的書攤開在膝上細細讀起來,或是三兩聚在一處,不知在說笑些什么。
此前謝拾對致知社眾人一起外來踏青的邀請,也算是在今時今日得以變相實現。
他在心中心滿意足地哼起了小調,垂在身側的手指便下意識摸上了腰間的洞簫。
謝拾三兩下坐上一塊大青石,依稀憶起村里的那塊大青石,年幼的他便是坐在大青石上,與小伙伴講盡了稀奇古怪的故事。而此時的他沒有故事,只有悠長的簫音。
無形的音符乘著清風飄向四野,兩岸青草情不自禁緩緩舒展身子,水面在音符的激蕩中泛開漣漪,淺淡的天穹之上搖搖晃晃的紙鳶好似聞聲而來,茶水沸騰,白霧裊裊升起隨著何訓導在畫紙上落下最后一筆,這一切都化作深深淺淺的水墨。
身后的草叢里,兩個戴著虎頭帽、蹬著虎頭鞋的小娃娃一人手持一根清脆欲滴的青草,互相別成十字,使出了吃奶的勁正在“斗草”。只聽“啪”的一聲,隨著一根青草斷開,用力過猛的小娃娃也“啪”的一下坐倒在地上,“哇”的一聲哭了出來。不等他繼續哭,同伴已發出勝利的歡呼。
于是坐倒在地的小家伙一抹眼淚站起來,發出氣勢洶洶的吶喊“再來一盤”
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這場狂歡。
隨處可見的人影侵占了花草的領域。
這便是熱鬧的端陽佳節。
這番動靜打破了河邊如詩如畫的靜謐氣氛,取而代之的是無處不在的歡聲笑語。
就連那簫音都是一變,從白雪消融冰霜解凍的清幽變為百花綻放百鳥齊鳴的活潑。
不知不覺已至午時,一
行人分吃了帶來的粽子。謝拾不愛吃甜粽,只覺糯米寡淡無味,偏偏荊楚之地甜粽橫行,他費了好半天功夫才指點飯堂的大娘替他做出了夢境中見過的咸粽,這回帶出來一亮相,便聞咸香撲鼻而來,姚九成等人紛紛好奇湊來圍觀,得知這竟然是他自己突發奇想找人做的咸粽,幾人又忙不迭地退避開去。
姚九成更是大聲抗議
“咸粽子有什么好吃的不對,粽子怎么能是咸的呢異端,此乃異端”
謝拾表示不服“甜粽子才是異端”
這時,向來無條件偏心謝拾的何訓導失望搖頭,故意重重嘆息一聲“知歸,我看錯你了。想不到你竟然是這等人”
注視著這一切的胖貍貓目瞪口呆。
[喂喂喂,要不要這么夸張不就是口味問題嗎搞得像是黨同伐異一樣離譜。]
“就是這么夸張”
謝拾在心中一本正經地回應他,同樣滿面嚴肅地看向何訓導,語氣沉重地開口“唉,看來你我師徒終究走上了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