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湖廣會館,好生熱鬧。
謝拾放眼望去,盡是熟人。
昔日參加鄉試時見過的同案考生、數量日趨龐大的致知社成員、襄平府學出身的舉子在座湖廣士子,倒有許多他記憶中見過的面孔。即便是謝拾單方面不曾見過的,后者卻未嘗不曾聽聞謝知歸的大名。
總而言之,一入湖廣會館,仿佛回到襄平府學一般,京師的陌生都被消融了大半。
眾人原本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說話,突然聽到姚九成的聲音,捕捉到其中的關鍵字,紛紛轉頭朝大門口望去,就見一人快步踏入堂中,清風盈袖,風采一如往日。
“知歸”
“謝兄總算來了”
“早聞謝兄大名”
無論與他是否熟悉,一眾士子幾乎不約而同打起招呼,令謝拾從門口走到姚九成身邊這段路,生生走出了登臺領獎的感覺。
[誒嘿]
意識空間的胖貍貓見狀,滿臉與有榮焉,代替自家宿主做出一個得意的戰術后仰。
[什么叫領袖群倫啊]
謝拾一一舉手回禮,同每一個人招呼一聲,這才在姚九成旁邊的一張空位上坐下,聽眾人議論時事,不動聲色地加入話題。
殊不知角落里還有人大受震撼。
會館掌柜今日真是長見識了。
在湖廣會館呆了二十年,見過的士子數不勝數,他自問尚是頭一次見到聲望如此卓絕的人物。從前并非沒有大名鼎鼎的才子,縱然是才華橫溢,也做不到令如此多人信服。
望著那張與人談笑風生的年輕面孔,掌柜隱隱意識到昨日接待了一位了不得的人物,此時便不免后悔未曾熱情周到一些。
“謝拾”在心中念了一遍這個名字,掌柜隱隱感覺有些耳熟,似乎哪里聽過。
仔細一想,掌柜頓時面色大變。
不正是名傳京師的湖廣解元嗎
加個限定詞,上一科湖廣解元。
按理來說,除非是北直隸解元,不然的話,地方上的解元少有揚名于京師的,畢竟重重山水限制了他們的聲名向外流傳,哪怕是在緊鄰的省,都很可能默默無聞。
謝拾卻是一個例外。
他甚至都不曾在京師露面,不曾在大庭廣眾下展露才華,其才名便已震動帝京。
歸根究底,原因大概有二。
一是數位朝中大佬點名表揚。
二是眾多士子自發替其揚名。
第一點毫無疑問應當歸功于“合聲法”。
創出此法,謝拾當然希望推廣于天下,不過他深知如今自身并無半分能量,便想著將來擁有一定地位之后再推動此事不遲。
而徐夫子對此法交口稱贊,言說要推薦給其他人,謝拾無可無不可地答應了。
他本以為徐夫子只是打算將之教給親近好友,多幾家蒙童受益于此,自然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