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拾卻哭笑不得。
這兩人對他的濾鏡究竟有多厚啊
說到底,他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十八歲年輕人,只論年齡甚至在湖廣會館中排在末尾。在考場上能保持淡定自若已是難得,揭曉之日又豈能沒有一絲一毫的緊張
會試考題并非對錯分明的術算題,即便謝拾本身信心充足,也難保考官不肯買賬。昔日郴林四友之二,不就是折在會試嗎
作為例子出現的于方遠與龔行卻很能感同身受。尤其是于方遠,猶記得上科會試時他對自身亦是信心滿滿,從未懷疑過自己會落榜,大半忐忑都源自對更高名次的追求,今時今日的謝拾,多半與當時的他一般想法。
有過一次落榜經歷的龔行謙虛了許多,他環顧一周“謝兄有狀元之才,彼輩患不能中試,謝兄所患,卻是會元未定罷”
言下之意,同樣是擔憂忐忑,旁人擔心的是落榜,謝拾擔心的卻是錯失第一。
所以說姚九成與張宥實在不必為謝拾懸心,他們猶且饑腸轆轆,后者已開始挑肥揀瘦。
有時候做人說話委實不用如此實在,這樣會沒朋友的姚九成、張宥一時汗顏,失笑道“龔兄所言甚是。知歸已是穩坐釣魚臺,你我卻尚未上岸呢。”魚躍龍門者數以千計,能心想事成者不過三百而已。在座中人,誰會是那三百人之一
此時此刻,幾人再度回憶起自己在考場所做的試卷,便感覺似乎處處都有不足。
張宥自認第二場判語沒做好;姚九成擔心策論發揮不力,影響考官觀感;龔行挑出了書義與經義十余處潤色后更上一層樓的詞句;于方遠上一科卷面受污而落榜,今科又小小走了一次背運,竟是雨夜不慎染了寒氣,雖不嚴重,但號舍中休息不好,對考試狀態大有影響,講到此處不免失了信心
謝拾在一旁聽著,只道他們過于擔心會試成績,以至于對自身開始了吹毛求疵。
幾人紛紛醒轉過來,點頭稱是“是啊,成敗已定,我們患得患失,反而不美。”
想到謝拾從小到大考試連戰連捷,姚九成還像模像樣地雙手合十拜了一拜,言道與其自己患得患失,不如沾一沾他的考運。
謝拾收下,一本正經道“拜我不如拜貍仙。我可是有貍仙庇佑的男人,考運豈能不好”這話半真半假,頗有玩笑之意。
幾人自然不可能當真。不過他們緊張壓抑的心情卻一掃而空,恢復了往日常態。
姚九成笑著作了個揖“如此,但愿我能沾沾知歸的光,求貍仙賜幾分考運罷。”
張宥幾人跟著笑起來,順口便將謝拾所說的貍仙加入他們的求神拜佛套餐。一如許多考生往往都有在科舉前“拜魁星”以及祭拜文昌帝君的習慣,以期討個好彩頭。
謝拾意識深處,突然多出幾個“表面信徒”的胖貍貓,忍不住愉快地搖起了毛茸茸的尾巴。它發出一聲歡呼[真香]
從前一心破除迷信,
說服宿主世上無仙,但現在,被“迷信”的神仙是它自己誒
貍仙之樂,外人不足道哉
與此同時,順天貢院。
禮部會試塵埃落定,貢院門口人頭攢動,看榜的人群黑壓壓一片,擠得密不透風,時不時響起磕碰引起的驚叫聲與爭吵聲。
除了少許性急的考生親自來看榜,此地大部分都是考生的仆從、伴讀,乃至家屬。考生們則從容端坐會館,等待喜訊上門。
鑼鼓聲響,人群被軍衛分開一條道。只聽得有人高聲叫道“放榜啦放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