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野笑著說道:“這個問題在項目研發初期,也困擾了我很長的時間。一直都沒有找到好的辦法解決。
就比如像我們的前輩特斯拉,他設想利用電離層來進行全球性的輸電工作。
這項技術在理論上是有可能成功,就像他研發的交流電技術,無線電技術。預言的很多技術都獲得成功。
但這個無法解決的一點就是,電能輸出去之后怎么接收。因為任何人布置一臺裝置之后,都可以接收別人發出的電量。
只要全球的能源沒有到達白送的情況下,是沒有人費盡心血制作這種輸電技術。”
畢野主任和李浩討論的同時,他啟動墻上的屏幕,用動畫的方式,詳細的介紹他們對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
李浩看向這個簡單的動畫,畫面中是兩個鐵塔,一個代表著輸電裝置,一個代表著接收裝置。
先由輸電裝置發射一種特殊的電磁波。之后兩個鐵塔通過這個電磁波建立一個聯系。
之后輸電鐵塔又發出帶有藍色閃電圖標的電磁波。這個就是攜帶電能的電磁波。
這個藍色閃電圖標的電磁波有一個奇特的屬性。它竟然按照剛開始特殊電磁波傳遞的路徑傳輸電能,而沒有向旁邊上開。
這個動畫完事之后,又展示第二幅動畫。
實驗室中用一個很曲折的全反射管,布置一個直徑為30厘米,長30米通道。
全反射管的一頭,有一個無線輸電接收器。全反射管道外面有十多個無線輸電接收器。
之后實驗開始,只有全反射管那邊的接收器接收到電能。而其他的接收器沒有收到任何充電電能。
畢野關掉動畫之后,向李浩問道:“通過這個簡單的科普動畫,李總應該看明白我們的解決方法。”
李浩點點頭,說道:“你們好像利用載波或是復合波技術。先用一組不具有能量傳輸功能的電磁波作為通道,讓兩個設備相互驗證,建立電能傳輸通道。
這種傳輸電能的電磁波有一個特性,它會隨著建立的特殊電磁波通道傳遞能量。這樣就解決了設備的驗證問題。”
畢野自信的說道:“我們就是利用這個方法,搞定這個問題。
在一次意外實驗中。找到這組有效的電磁波,它具有一種我們沒有弄清楚的屬性,可以約束攜帶能量的電磁波,按照它前進的路徑行走。
但不妨礙我們利用這個新發現的現象,通過它建立器件的驗證。這樣就能把電能傳輸到指定的目標之中。
如果不加載這種技術,那就是公開型的無線電能傳輸裝置。其他接收設備打開公開模式后,可以自由地收到傳輸的電能。”
李浩看到畢野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想要探明白這種現象的深層理論。
他有些佩服,像畢野這樣真正的科學家們。他們對世界有很強的求知欲,總想探索未知。
現代文明在科學建立之后,只通過幾百年就發展到這種程度。這是離不開科學家們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