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容哲當然聽能出來李浩話語中的隱藏的意思。
他如果猜的沒錯,清瓷科技一定具有讓芯片智能思考的微結構設計方案。
他們是想和自己進行合作,共同開發出碳基芯片。
他對這種事情是非常歡迎的,王容哲當初拒絕英特爾與高通的邀請,在清華大學教書的同時深耕碳基芯片。
就是為了他的理想,不想看到華夏在芯片領域一直受制于人。他要立志改變這種情況。
雖說這個理想很艱難,但要是沒有人去努力實現它。那他只是一個空想,永遠也不會成功。
但他奔著這個目標努力,以后到老時,就不會后悔自己年輕時的選擇。現在看來他的選擇很有價值,芯片項目即將成功。
為了理想,王容哲就是項目資金緊缺的時候,他的項目即將遭到解散。
他也沒有放棄。通過帶領自己學生在外面接項目的方式,通過微薄的資金,勉強的維持住碳基芯片項目。
他不在意這個芯片所能帶來多少財產,而是在意這個芯片能否超越國際上其他公司的芯片。
碳基芯片真的研發成功,他就是國內芯片領域領頭人。可以獲得這個項目所帶來的所有隱藏利益。
這能極大的增加他的話語權,自己也可以多做貢獻,讓國家的芯片產業更好的發展。
王容哲笑著說道:“李董事長的意思是你們公司具有讓芯片產生智能的微結構設計方案。”
李浩點點頭,說道:“這是當然,我們已經設計出帶有智能模式的芯片微結構。它通過特殊的邏輯電路設計,可以讓芯片在硬件領域就具有一定的智能。
單個芯片具有微弱的智能,但多個芯片聯系在一起,就會形成集群智慧網絡。
這是我從螞蟻和蜜蜂等昆蟲社會形態中受到啟發。單個螞蟻的智慧很弱小,只能憑借本能行事。
但是一大群螞蟻聚集在一起,它們通過信息素交流后。就會形成群體智慧。
我們的智能芯片也一樣,單個智能芯片看上去智慧程度不高,設計的邏輯電路一點都不復雜。但有多個智能芯片形成的集群智能網絡。
它所組成的超級計算機,甚至要超越現在的弱人工智能。”
李浩也感到很幸運,這項技術不是他近期翻譯出來的。而是他在翻譯出人工智能技術的原稿。里面就暗含著這種技術資料。
外星文明使用的文字很簡潔,他們不光是單個字具有一詞多義。就是一組詞或是一句話,也具有一詞多義。
他是在翻譯別的技術時,突然發現有組詞語有別的含義。這才重新翻到他早已放在角落中的技術原搞。
突然看到外星文明上面所說的人工智能不只包括軟件方面。它還包括硬件方面。
只不過外星文明資料上沒有直接給出硬件的結構。而是給出布置硬件的原理。
李浩推導出蘊含集群智能的數學邏輯原理,他通過科研輔助系統還有和畢野主任共同實驗。終于研發出具有思考能力的集群智能微結構。
他伸出右手,在空氣中打了一個響指。只看到王容哲面前立刻浮現出一個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