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顯示出一段復雜的邏輯電路,這正是李浩設計出的微結構部分內容。
王容哲緊盯著光幕上的邏輯電路。
他不斷的用手敲桌子,分析上面的邏輯電路。他看完之后,驚喜的說道:“你們用的邏輯電路很精巧,我看這個邏輯電路,真的可以進行小規模的數據演算,足以令芯片產生一定的智慧。”
李浩試探著問道:“王教授,那我們的用這項技術和你們碳基芯片進行合作。你看怎么樣。”
王容哲一拍桌子,高興地說道:“我個人十分同意這次合作計劃。碳基芯片本來性能就超越硅基芯片,再加上你們的智能微結構,它的用途實在是太多了。
這種芯片的適應性就會非常強大,哪怕就是以后量子芯片投產。出于在成本方面的考慮,我們的碳基芯片也能用于低端領域。”
李浩看到王容哲輕易的答應合作,他都沒有想到。直接把他準備的勸說計劃停止。
他興奮地和王容哲說道:“王教授,我們強強聯合,一起制作出性能優異的碳基芯片。
我們公司準備兩種合作方案,一種是獨自掌握專利,采用互相授權的方式進行合作。
另一種是把這兩項技術深度整合在一起。通過共享專利的方式,深入的研究新一代碳基芯片。”
從李浩的說法就能知道,他是傾向于第二種共享專利方式的合作。
這樣可以讓他們更加精確的掌握碳基芯片的情況。再加上他們公司不差錢又投入智能芯片核心技術,所占有的專利份額一定不會太少。
但他說出兩種方案,就是為了讓王容哲教授方便的選擇。
不只是碳基芯片是他的心血。王容哲教授是在體制內,用清華大學教授身份進行科研,又申請了國家科研基金。
碳基芯片這個產品的專利權不都是在他個人的手中。清華大學和國家都有一部分專利權。
李浩提出第一種方案就是給有關部門另一個選擇。他估計就是有關部門不同意第二種方案,他們為了更好的芯片,也應該會同意第一種方案。
王容哲聽到李浩的方案后,他立刻下決定道:“我覺得第二種方案共享專利,更能發揮出碳基芯片的潛力。可以讓這兩種技術進行深度融合。
但這個項目不是我一個人可以做決定,我會向上面進行反應。讓他們更多的考慮第二種合作方案。”
李浩聽到王容哲這么說,他就略微的放心下來。在科研項目的合作中,主導科研進程的科學家,他們的話語權非常重要。
他和王哲握了握手說道:“那祝我們合作愉快,你和其他部門溝通好后,再給我發來信息。
我們到時候會具體簽訂合同,進行正式的合作。”
“好的。”王容哲笑著說道,“現在有芯片模擬器,足以向上面證明碳基芯片有很大的發展。
再說我們這個項目在以前不受關注,估計合作的阻礙也不會太大。”
王容哲說完后,他又和李浩商討了一些合作的細節,就告辭離開。
李浩看他走后,又了解了一下光刻機項目現在的進展。就離開這個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