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通過他的特殊眼鏡,可以看到孫凱正在學習光刻機與芯片生產的知識。
這真是學到老活到老,知識讓人受用無窮。沒想到孫凱這么努力的汲取知識。
李浩看到他已經有些恢復的頭頂,又稀疏了很多。估計主持光刻機項目后,給他造成的壓力很大。
孫凱看到李浩和王容哲進入到他的辦公室。邀請他們坐下后,笑著詢問道:“李總,你們這次來是有什么事情嗎?”
李浩直接提問道:“我想了解一下光刻機項目的進展,特別是光刻機項目被哪些難關阻擋。
就是我們公司的科學家無法解決,我會盡量想辦法求助中科院等研究機構,讓他們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真是太好了,有幾項技術我們一直都沒有獲得突破。我向您匯報一下。”孫凱面帶喜悅的說道。
他立刻就把光刻機項目遇到的難關說了出來。
李浩聽完之后,他歸納總結,公司遇到的難關。主要是兩個方面還有差距。一個是材料方面,一個是控制系統。
控制系統主要是精細控制,達不到要求。他們加工芯片精度要控制在一納米。這個也就比原子稍微大一些,任何一點控制系統反應遲鈍,都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而現在光刻機控制系統的信息處理速度卻達不到要求。必須要接收到傳感器信息,之后經過系統判斷,再傳導給光刻機的控制機構。
整個反饋需要的時間太長,主要是沒有先進芯片,構成控制系統的核心。導致光刻機加工芯片失敗。
這點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李浩現在就能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把智能芯片運用到這里。
通過剛才王容哲所做的實驗,他就知道智能芯片一定會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個難關就是材料問題,由于他們設計的光刻機主要是針對碳基芯片進行加工。
它的結構和平常的光刻機還是有區別的。最關鍵的就是架設疊加激光器的支架。
這個支架設計指標是讓激光去做各種動作,他必須要比人的手指還靈活,反應的時間也要盡可能的短。
支架的結構設計通過項目組科研人員共同努力已經解決,但它需要一種摩擦系數盡可能小的材料,現在還沒找到理想的材料。
這只是光刻機項目遇到的普通難關,李浩覺得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問題早晚會得到解決。
最為棘手的問題就是光柵材料問題。現在郭建濯已經研發出穩定的光柵。
但是它有一個特點,必須在曝光之后,短時間內控制光柵內部的晶體結構發生變化。
這需要極為精細的電流激發,解決晶體結構產生的問題,這對控制系統要求很高。
如果不成功,無法解決光柵內部晶體結構的影響,那它控制光路徑的效果也隨之失效,整個芯片就無法完成加工。
王容哲聽到馮凱說完,他突然插話道:“這幾個問題解決方法很簡單。至于困擾你們這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