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聽著朱炳文院士繼續說下去。
朱炳文拿起桌面上的茶杯品了一口,對李浩說道:“李董事長知道核聚變技術嗎?”
李浩聽到朱炳文院士這句話,他瞳孔瞬間收縮,很快又恢復正常。
核聚變技術在科研界有誰會不知道,地球文明能否長久地延續下去,就看近100年內能否實現核聚變技術。
以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再向后延100年。實現核聚變技術之后,才有可能對大規模的開發太陽系。
現在使用的化學能源或是自己集團研發的電能發動機。
他們都是無法帶領宇宙飛船完成太陽系資源的深度開發。最多也只能頻繁來往地月之間,還需要的成本還非常高昂。
這和技術發展沒有太大的關系,主要是能源利用效率。
說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把現在的火車頭換上蒸汽動力。
就是火車的外形和鐵軌的材料都很出色,它在蒸汽動力的帶動下。也絕對不會跑太快。這就是能源的轉化率太低,可持續性不足。
李浩表情微變,集中精神恢復道:“朱院士,關于核聚變技術,我當然了解。只不過現在離核聚變技術研發成功,還有很長的時間。您突然提這個問題干什么?”
朱炳文院士沒有注意到李浩的表情變化。
他也沒有回答李浩的問題,繼續說道:“現在可能實現核聚變技術的方法。我認為只有一種,就是有俄國科學家提出來的托卡馬克裝置。
它是采用閉合的電磁場,約束高溫離子,讓它達到核聚變反應的臨界點。
我國在合淝建造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反應裝置,歐美國家聯合建造的托卡馬克裝置,都是運用這種技術來實現核聚變,他是現在國際社會上唯一的主流方法。”
李浩聽到朱炳文院士這句話,他立刻提出不同意見:“朱院士,我記著我國還首創采用大功率激光技術的慣性核聚變技術。你怎么只說了托卡馬克裝置。”
朱炳文擺擺手,說道:“激光慣性裝置,它的實驗任務遠大于它的實用性。
它必須使用大功率的激光,現在只能進行短時間內的點火實驗。
不說要制造出能創造核聚變反應條件持續下去的大功率激光,它對于現在工業的設計和制造難度。
就是大功率激光自身所消耗的電量與預計核聚變裝置產生的電量相抵。凈剩余的電量都不如現在大型的核裂變電站,這種裝置怎么可能實用化。”
李浩以前都沒有考慮到這些細微的參數,聽到朱炳文院士這么說,他略微地反駁道:“現在大功率激光耗能多,也許技術發展起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也許以后這個裝置,它就像核裂變的鏈式反應一樣,只需要開始提供一些能量,整個系統就會自然的運轉下去。”
朱炳文應該是笑著說道:“我就是搞核反應堆研究,這里面的東西我還不清楚。
慣性核聚變裝置,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研究核聚變技術。它天生就不足,有先天的缺陷。
你看國家把大部分資金和人力都投入到托卡馬克裝置上。
這種慣性核聚變裝置在我看來。它研究核聚變的用途,遠遠小于模擬核爆。
再往深說就涉及到保密問題,這我是不會和你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