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不敢當。”沈遷道。
一家人將收賦稅的人送出門,回來宋蘭才拍了拍胸脯道“剛才他說糧食大豐收,我還以為是想問我們要錢。”
沈遷一瞬間也有過這種想法,不過很快反應過來,村里不止他一家糧食豐收,陸大柱跟陸栓子他們地多的,收的糧食更多,若是要錢,必然那些人家也要了,以李秀云為人的周全,肯定會遣陸水生過來知會一聲。
陸久從袖子里拿出一個小荷包,道“我有準備一些銀錢。”
沈遷問“他們往年會要”
“要得也不多,一般一戶給個十幾二十文當茶錢就夠了,”陸久道,“剛才我看他們只喝了茶水,沒動吃食,就沒將銀錢拿出來。”
頓了下他又說“主簿來村里收賦稅,也是頭一回。”
沈遷琢磨了一下,猜測這位主簿大概是為了制肥的方子而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縣衙里的那位,或許真是個為民著想的好官。
賦稅交完之后,人將家里的糧食又曬了一個日頭,便打算收進倉里。
陸久去年秋天收的糧食,因為成親后家里多了兩個人,早就吃完了,后面吃的都是買的,如今堂屋后面小房間里的大缸都是空的。
今年收的糧食多,原來有的那幾口大缸裝不下,沈遷跟陸久就又買了兩口缸回來。
裝糧食的大缸不能隨便放,不然后面不好拿糧食。
兩人買缸回來的,宋蘭已經將小房間打掃了一遍,騰出了放新缸的地方。
一筐筐的糧食倒進缸里,裝滿后封好口,人看著幾口大缸全都被裝滿,心滿意足,有了這些糧食,他們未來一年都不用擔心會餓肚子。
陸久指著還剩一點的空地,道“到時候收了豆子就放這里,挨著門口,方便拿來換豆腐吃。”
“行。”沈遷點頭,村里有人打豆腐,可以拿銀錢去買,也可以拿豆子換。
“高粱什么時候去縣城了就順便帶去賣了吧,”陸久又道,“今年我們收的谷子多,還有麥子,吃不上高粱飯。”
說起高粱,宋蘭想起一件事,“先前收拾小屋子的時候,在高粱袋子旁邊有個裝著東西的小壇子,我給拿出來放在堂屋里了。”
陸久想了一下,才明白她說的是哪個小壇子,道“那是一壇子餅曲,跟那幾壇酒一樣,是別人抵給我的。”
他笑著道“要是鄰村那個釀酒的人沒有去投奔他親戚就好了,高粱可以賣給他,就不用帶去縣城了。”
沈遷心中一動,道“我去看看那些餅曲。”
陸久跟宋蘭雖不明白他為什么會對餅曲感興趣,但都跟了上去。
小壇子一直用東西蓋著的,沒有落灰,打開蓋子,里面裝著約莫二十來粒餅曲,大概是保存得好,餅曲顆顆干燥,表面也沒長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聞起來也沒有異味。
沈遷道“我想試試自己制酒。”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