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祝余和姐姐走在前面,她已經百年沒見過老家,踏上村路時,路過的每一處景色都熟悉又陌生。修行前的久遠記憶慢慢復蘇,倒是越看越親切。
午后路上無人,村里年輕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直到進了村,才有在大樹下納鞋底的老太太聽見車轱轆聲音,抬頭看過來。
“小葉啊你姐剛還來村口看你們啥時候回來呢對了,你們這次回來怎么聽說不回城里住了”
正好奇問著,老太太瞥見輪椅上的葉祝余,驚了一下,“誒喲,這是你家老二,小魚丫頭吧這是,病好出院了”
葉媽媽笑著點頭,“劉嬸,我們準備回來住,小魚身體不好,回來也能好好養養。以后打算種種菜賣一賣,有事您叫我們啊。”
葉祝余和姐姐一起問候劉奶奶,劉奶奶稀罕地看著姐妹倆,怪心疼的,“就是,看給孩子瘦的,小臉都白了可得補補家里還有去年曬的木耳和蘑菇,拿回去吃。”
沒來得及拒絕,劉奶奶就把臉一板,“以前我家地里長蟲,還是小魚回來幫著看好的。孩子治病咱們沒幾個錢幫不上忙,這不花錢的又不費什么事,讓你們拿著就拿著我兒子可是村長,他肯定也樂意給你們”
推拒不過,接下第一個,從村頭走到村尾的家門口,葉祝余已經被塞了滿懷的東西,全是村民們洋溢的熱情好意。
劉奶奶家的木耳干菇,三大爺家的腌蘿卜,一大塊臘排骨
葉大姑出來看見差點被埋在菜堆里的輪椅,噗嗤樂了,“我還帶了紅薯粉條過來,加上這些剛好燉一鍋,你們不用想晚上吃啥了。”
“大姐,多虧了你在,不然我們都要忙昏頭了。等我做好,帶上飯回去吃吧”葉媽媽招呼。
“掃掃地收拾收拾東西,順手的事,這有啥。多虧你們當初建的是磚房,前些年還常回來,不像村里好幾家沒人管的,我看墻都塌了。宅基地也沒法賣,看著怪可惜的。”
葉大姑匆匆擺擺手,把火盆放下,快速叮囑,“屋子我熏過了,井水電線都是好的,后院的地也翻了,回家就都能用上。就是網線得你們帶身份證再去跑一趟我就不留了,家里孩子還等著我,不能離開人太久。下次來再多坐坐。”
葉大姑腳步沒停,解了圍裙就要走。
臨走前葉祝余手疾眼快,給她塞了一盆生菜盆栽,“我自己種的,姑姑回去吃。”
“小魚真乖。”葉大姑揩了揩眼角。
婦人身影消失在路上,葉媽媽嘆了口氣,“你姑姑也不容易。好人沒好報,你二叔和她換換就好了。”
葉祝余想問,葉媽媽卻不多說了,指了指火盆,“來,小魚讓你爸爸抬你過去,咱們去去病氣晦氣。”
葉媽媽搞起迷信,一點也不含糊。
夏國東南西北各地的去晦氣風俗,不管過去知道不知道的,葉祝余今天都見了一遍。跨完火盆,還被柳條拍了拍,柚子葉水的味混著燒過艾草的味道,怪怪的,又有些莫名其妙的心安。
“病災全消,大吉大利”
葉媽媽往各個方向都拜了拜,終于宣布他們可以進家門了。
葉家老房子在村尾緊挨著廟山山腳,屋子和院墻用的是當年村里少見的紅磚墻,磚墻外爬了半墻爬山虎,陰涼處長滿青苔。久沒住人,難以避免地顯出些破落來。
和別家大多只有屋前一個院子的布局不太一樣,老屋分成了三部分。屋前栽樹,三層小樓后面是一小塊菜地,院子最后還帶著一個后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