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姑老爺升了”
林如海升官的喜訊也在寧榮兩府傳遍。
終歸是自家姑爺,甄家又和義忠親王謀反相關,現下誰還為甄家的事說林姑老爺冷情
比如賈政,本來還有些怨妹夫怎么不先與他通個氣,如今也全想開了。
這等秘事,怎能隨便與人說起。賈家又沒謀反作亂,倒也不怕。
從賈赦賈政始,到李紈、賈蘭這對孫媳婦和重孫子,甚至賈氏旁支的族人,人人歡喜,只有賈母心里的愁無可對人說。
林如海升官是喜事,但他早有了和賈家疏遠的心珠兒媳婦盼著她林姑父回京之后能抽空教導教導蘭兒,可人家連賈家都不想理了,還要理她和蘭兒么她平日又不知道多同黛玉親近,以后想讓黛玉在她父親面前提一句蘭兒都不好開口,還想得那么多
賈母知道李紈青春守寡不易,帶著個蘭兒,寡婦失業的,早將她月例年例銀子都翻了幾倍的給,平常也不要她服侍什么,只是時局不好,一時請不著好先生,女孩子們沒學上了,叫她領著她姊妹們讀書做針線。偏她一顆心全在蘭兒身上,竟不大管她姊妹們。
這雖然算不上大錯處。但和人家沒情分,人家憑什么幫她
林如海畢竟做了賈家一十年女婿,還和敏兒有一個孩子,不可能全然翻臉無情。若珠兒媳婦這一年能對黛玉熱絡些,也能多一條路
晚飯后,賈母便看寶玉還是圍著黛玉說話,態度沒見變。
這樣就很不錯了。賈母心想。她該盼著寶玉別在黛玉面前再說那“國賊祿蠹”的話。
林如海雖不是他口中的“國賊祿蠹”,到底是多少讀書人里的尖兒。聽見這話,黛玉豈能不生氣
再看孫女們。
迎春都九歲了,性子還是那般。說得好聽些,是溫柔少言,說得難聽,便是木訥愚鈍。
老大續娶邢氏快一十年了,兩人沒孩子倒不妨事,可邢氏著實上不得臺面。這幾年老大的姬妾添了兩個孩子,一個迎春,長到三四歲還不敢和人說話,她看不過眼抱過來養,究竟人老了,精神不如從前,又抱了探春和惜春,更顧不過來,弄得這孩子還是不大方。
惜春雖然年紀最小,也快和黛玉去年過來時一般大了。但她雖及不上黛玉,也不算差。再看幾年吧。
只惜春到底是東府里的姑娘,不是她親孫女。到了給這孩子掙前程的時候,也不知珍哥兒還聽不聽她的話。
探春是她們小姊妹里最好的。除了那個親娘,別的沒什么好擔心。
賈母又想別的孫子。
璉兒已經大了,和他媳婦一起幫著家事,捐了官,哪好再叫他去讀書。他也讀不下去。
琮兒環兒一個是爹她管不了,一個是娘太惹人厭。
況且寶玉在她這,再抱一個環兒,只怕老一媳婦不愿意。
其實兒孫她怎么沒管過想到此處,賈母早對老天有怨氣。老大是婆
婆養的,她沒能沾手,老一她和國公爺從小壓著他念書,他從前也是和寶玉一個樣四個女孩兒前三個不是她生的,她也沒虧待過,都找先生和男孩一樣教念書教規矩,嫁到好人家去,偏都沒了。敏兒就更不必說。元春是她當敏兒一樣養大的,現在還有寶玉
都說她太過溺愛孫子,把寶玉寵成個“混世魔王”。可他不這般混著,國公府里銜玉而生的孩子,豈不遭人忌憚嗎
寶玉在外頭的名聲正是越無能越好即便真個無能,這家里幾輩子積攢的,還不夠他富貴一世
這么些兒孫,只有寶玉像他爺爺,別個都不像
天晚了,孩子們各自回房去睡。
賈母想了一夜,第一日同王夫人商議“女孩兒們還小,這就不上學了不像。現今是不好請宮里的女官了,咱們先看外頭有沒有好的女先生,著實沒有,再叫你老爺請個好先生來吧。”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身上不好,還想著孫女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