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丹晴只知道寧國府的賈珍和榮國府的賈赦好色,榮國府的兩位太太尤其是邢氏夫人行事真不算大方合宜,還有他家旁支子弟做的事不甚堪說,有關賈寶玉的這些話,還真是第一次聽見。
她忍住心中很多疑問,且聽江洛繼續說。
江洛道“雖說他并不敢吃到姊妹嘴上,但也不知他這毛病什么時候能改。他明年都九歲了,似乎還住在內宅里。現在還能說是小孩子不懂事,再過二三年,我可不敢讓女孩子和他在一處。有以榮和以熙在,我正有了借口不叫黛玉去,省了多少事。可是嫂子”
“你說。”謝丹晴溫柔看著她。
江洛卻站起身,示意服侍的人且都出去,挽起謝丹晴回到臥房,親手關上門,才說“可是嫂子上次還說,賈淑人若不為旁人的孩子傷了身子,至少能多陪女兒年,所以我不信嫂子是真的不想帶女兒在一處。以熙可才四歲嫂子真能舍得她”
謝丹晴眨了眨眼睛,無奈笑道“好妹妹,你心里知道就罷了,何必問得這般清楚。”
“我是不想讓嫂子將來后悔。”江洛堅持說,“孩子能和父母親近就那么幾年,錯過了就是真的錯過了。”
比如她的上輩子。
她父親忙于事業,母親同樣。身為兩個工作狂的孩子,她從小一年里能和父母一起吃飯的次數屈指可數。后來他們和平離婚,又各自再婚,誰都沒在金錢上虧待過她,
但她早就和他們親近不起來了。
她不知道她出車禍死亡后,他們會不會傷心,有沒有后悔。但她自己每次想回現代,從不是因為思念他們。
孩子長大了會離開父母,并不是父母從小就遠離孩子的理由啊。
江洛不認為嫂子對自己的孩子和她的父母對她一樣,生下來完成了“任務”,其余只要給夠吃穿讓她讀書,就覺得自己是完美父母了。
她決定最后努力一句“嫂子便慮到將來婚事,也不必這么早留下孩子呀。先帶在身邊,過了十歲再送回來也不晚。大哥便再到偏遠處去立功,總會有回京述職的時候,孩子們再過來就是。便是到時候大哥嫂子不便,只要一封信來,我定派人去接。”
嫂子若仍然堅持,她便不再勸。總歸她有信心,以榮和以熙在林家不會和黛玉在賈家一樣受那么多委屈。但若嫂子松動,那便是以熙和嫂子都至少能多陪對方五六年。
至于黛玉她親爹都回京了,續娶的又是“已故江尚書之女”,除非賈母說黛玉走就活不下去了,誰還能攔著黛玉不讓回來賈母真能這么說,幾個表妹在林家也沒用。
謝丹晴沉默半晌,悠悠嘆了一聲“真沒想到,妹妹竟把我說動了。”
她笑“我也不知怎樣會后悔,怎樣不會。可我現在,的確是舍不得她的。”
嫂子用的是“她”。不是“她們”。
江洛又得以離嫂子的內心更近一步,卻沒感到快樂。
像嫂子那日抱住她一樣,她俯身抱了回去。
當家的老爺不在家,只余四個女眷,江家今年的年事比往年輕松。謝丹晴一心兩用,邊辦年事邊和江洛理嫁妝,每日淡然從容,不見一點慌亂疲憊,又讓江洛羨慕。
從明年開始,她也要自己獨掌林家內宅的事了。要過幾年,才能做得和嫂子一樣熟練
江洛稍有點愁,但不多。
還沒聽說誰家當家太太因為管不過來家事被休。真忙不過來,不是還有魏丹煙、夏萍、許靜雨她們嗎
賈敏能用姬妾幫忙掌家,她也能啊。又不是說誰有家事執行權誰就能把她取而代之。她和魏丹煙一起管家的時候,也沒敢對賈敏有絲毫不敬。真有這樣的換掉就行了。
成為江家的姑娘的確給了她甚至不亞于從前的賈敏的底氣。
這就是身份轉變帶來的思想轉變,所謂“位置決定想法”,“屁股決定腦袋”吧。
江洛試著坦然接受自己的變化。
十一月初,謝丹晴又帶江洛回謝家探望。
山東寧光謝氏是大族,謝尚書雖不是正派嫡支,功成名就后也沒忘提攜同族,所以謝尚書府上除了謝尚書、沈夫人和子女們,還住了族中幾個優秀少年,有男有女。
男的住在外院,并不入內見外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