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政只是從五品工部員外郎,不在常朝之列,因此得知陛下將退位的消息要比別人稍晚。
至巳正,他才把消息帶回家中,還沒來得及入內回給老太太,只知會了恰要出府的賈璉。
賈政工部還有差事,叮囑賈璉慢慢說給老太太便趕回衙門。
賈璉還正吃驚,門上便報宮里來人。
他到底才二十來歲,沒經過什么大陣仗,不由一時著了慌,忙叫人快去報給老太太。
宮里來的卻不是哪位大太監,只是個面熟的小內侍。
那小內侍不過十三四歲年紀,生得面白清秀,見了賈璉就堆笑,說“給璉二爺請安。今日過來是給貴府道喜了賈女史升了鳳藻宮七品賢人。這里是賈女史的家信。”
賈璉心里還沒轉過來,口中已經連忙道謝,接了他手里的包袱,便忙請坐下,令人上茶,又從袖中拿出荷包來謝。
他哎,說來不該但過去太久,真快忘了大姐長什么模樣了。
小內侍喝了兩口茶,捏出荷包里的東西還算滿意,再透露一句“是圣人今日起要稱老圣人了見賈女史多年勤謹,又是功臣之后,才特意超拔,貴府可別忘了這天恩浩蕩。”
賈璉忙道“這是自然”又與小內侍多說了許多頌圣的話。
小內侍不便多留,放下茶杯告辭。
人才送走,賈母便被人攙扶著匆匆趕至,沒看見宮里人的影子,不由一疊連聲發問“璉兒,究竟是什么事”
看險些急壞了老祖母,賈璉忙捧過包袱,把事回稟了。
聽明白了不是天子降怒,賈母才放下心。孫女入宮多年,終于從九品女史升了賢人,固然是喜事,她卻又覺得遺憾。
當日送元春入宮,原是為了請先皇后娘娘如今已是被廢賜死的庶人了做主,賜個好前程。
那時元春才十五歲,正是嫁人的好年歲,被連年耽誤,現今已二十有二。既從女官上有了進益,只怕
賈母自己拿著包袱,坐軟轎回榮慶堂,叫了王夫人來,一起看孫女難得送出來的家信。
宮中之人向外傳送東西不易,還要經過嚴格的檢查,似皇太后、皇后、貴妃、公主等的書信筆墨自然無人敢動,但女官和宮女們,不論位階多高,只是向外送只言片語也要提前經過驗看。
是以賈元春的家信里不過是感念圣恩浩蕩,問候家中親長姊妹兄弟安好,又是一些“望早日舉業,好上報天恩”的話。
王夫人看得泣不成聲,哭求賈母“老太太,難道元春就這般在宮里一輩子嗎”
賈母自己也哭得眼前發昏,卻忙斥她“休要說這等話元春在宮內侍奉圣人、娘娘們,這是皇恩浩蕩,你有什么不足”
王夫人不敢再說,只低頭抹淚。
賈母嘆道“選秀入宮的女官,二十五歲便可出宮歸家。那時也不算太晚。咱們元春又人物出眾,做了七品女官出
來,總還有好人家的。”
王夫人哽咽應是。
賈元春是賈母從小親自嬌養大,在心中的分量不比賈寶玉差。孫女空在宮里蹉跎光陰,賈母也不忍得。
只是當年賈家求的是義忠親王之母先皇后。如今在鳳藻宮里主持后宮的,卻是太子新帝之母趙皇后趙太后。賈家去歲沒被義忠親王謀反牽連已是萬幸,如何還能再奢求更多
趙太后宮人出身,家世不顯,只因生子逐年晉位,不但賈家,連史家、王家從前都不曾與趙太后和新帝皇后李皇后親近。元春若還想在宮內有前程,便只能靠自己和老圣人了。
賈母嘆息著,把孫女做給她的荷包貼身收在懷里。
二更時分,林如海回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