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照臨一邊覺得好笑,一邊又應承下來。
唯有傅朝瑜深藏功與名。
一場小聚,讓傅朝瑜等人弄出來的文刊徹底進入朝臣的視野。宴畢之后,有關國子監文刊的議論漸漸多了起來,沒去赴宴的人也都從同僚口中得知了這事兒,七嘴八舌聽了許多。
聽說,這文刊是國子監幾個監生弄出來的。
聽說,呂相還對這文刊里頭的一篇文章大為贊賞。
還聽說,有人看了文刊的最后一篇險些氣背過去
話是越傳越離譜,文豐書局的文刊也越來越暢銷。不少人哪怕不是為了給柳照臨面子,單純為了看一看這破天荒頭一遭的文刊,也愿意花這個錢。況且也不貴,不過三十文罷了。
李閑直接收錢收到手軟,他這個破舊不堪的小作坊終于迎來了生意了,老天爺可算開了眼了。
看的人越來越多,文刊的口碑也越來越好,除了最后一篇引起爭議的文章這文刊簡直可以算是佳作,于是又有更多的人買,譬如杜尚書,他一個人買了二十本一一分給族中長輩以示支持。
兒子得打,書也得買,兩者不沖突。
正好集齊了買文刊錢的杜寧聽聞此事,如遭雷擊。想到那篇欠揍的文章,他覺得自己離死不遠了。不過好在國子監的監生并不敢找他理論,他躲著些,應該能安然渡過此劫。等一兩個月后,這股風波想是能夠平息的。
日子在杜寧的惴惴不安中流逝。這日,皇帝才教訓完了不老實讀書的三皇子周景文,轉頭又迎來了三位朝臣。呂相與杜尚書聯袂而來,還拉上了與傅朝瑜師出同門的柳照臨。
這三個看似毫無關聯的人一塊兒過來,屬實叫皇帝犯了懵。然而等到呂相解釋一番之后,皇上卻突然正襟危坐,凝神細聽起來。
不多時,從國子監趕來的孫明達也前來求見。
他是下了好一番心理建設才終于決定過來的,雖然他跟傅朝瑜不對付,但是他作為朝廷官員總得為了社稷著想。他此番是為了百姓民生,絕不是為了修復他與傅朝瑜的關系。
絕不是
再說他此番獨自稟報,應當不會被外人知曉才是。
孫明達讓人通報過后很快便被放了進去。他手里捏著一本文刊,剛踏進大殿便發現另有三位同僚也在,那三人,一個是助傅朝瑜進國子監的呂相,一個是傅朝瑜同窗的父親,還有一個傅朝瑜的師兄。
且他們手上拿著的還是跟自己手中一模一樣的國子監文刊
孫明達慌忙將自己手中的文刊背在身后。
柳照臨眼尖瞥見了熟悉的封面,側著頭笑呵呵地道“圣上您瞧孫大人背后藏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