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達不滿的地方不只是這些姑娘家們妄議男子,更不滿她們大肆斂財。不說前面攬的財,單單就是后面文刊賣的錢也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
好在大公主并非傻子,她聽了林簪月的意見,從崔妙儀手中接過錢之后,便立馬想了個由頭捐了一大半兒給悲田院接濟鰥寡孤獨去了,并且也決定不在搞這種先花錢再評選了,日后先選出來再弄些配套的東西搭著文刊買出去,一樣有人捧場。
如此一來,倒還真沒有人能夠非議什么了,畢竟人家雖然攬了錢卻沒花在自己身上,無可指摘。
大公主如今對這本文刊已是徹底上心。
聽聞崔妙儀被她兄長禁足在家之后,大公主也不以為然,少了個崔妙儀還有她做頂梁柱。這本文刊她們賺了不少錢,便是捐出去一部分剩下的也足夠大公主擴充人手。她甚至在宮外買了一座莊子,從她母妃和皇兄手中另要了一批人。專門負責此事。
只要她在一日,這本文刊便不會斷。
這事兒皇上也知道,只是他依舊沒放在心上,態度很是無所謂。
女談的影響,并不僅限于京城。如今各地書商都緊盯著京城的風向,一有什么新鮮的玩意兒便會加緊運送到各地售賣。
國子監文刊如是,女談亦如此。
且評選美男子這件事情太有噱頭了,他們拿到各地之后只需稍作宣傳,便會有數不盡的讀者。
一時間,大魏境內竟然都在議論此事。
京城之外的有些不服這次的評比,她們這兒不是沒有美男子,有的甚至不輸這十個人。憑什么京城的能上,他們這兒的不能上若是往后將這評選的范圍擴大,屆時才算是權威。
眾人往后翻了翻,發現最后一頁另有一章。言明四月之后主半方將在整個大魏境內評選手藝最為精湛的十位繡娘,等到明年春天,會再辦一次堂堂正正的才子選拔,屆時將囊括整個大魏境內,凡才者者,皆可以自愿參加。只要入選登刊,皆有獎勵。
見到這兩則聲明,不少人已經蠢蠢欲動。對于不缺錢的人來說,后者更為熱鬧;但是對于善于女工的繡娘,前者更讓她們在意。師出名門的繡娘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都一直默默無聞。她們不由得開始期盼,自己引以為傲的手藝有朝一日能被大眾熟知,來日若真出了名還能貼補些家用。
有些人甚至已經開始準備篩選自己的繡活,準備托人帶去京城了。
此事宜早不宜遲,遲了興許真趕不上了。
蘇元娘便是眾多繡娘中的其中之一,她自從在外聽聞此事后,回家便翻出了自己珍藏已久的繡品。
繼母見狀,倚在門邊毫不客氣地嘲笑道:“就你那點繡活兒能值幾個錢還想著要去評選,快別做白日夢了,也不害臊。”
蘇元娘充耳不聞。她的繡活是否出眾她自己最清楚,若是不出眾,便不會被人買去充當自己的繡活了,可惜她沒有名聲,繡的東西賣不出好價錢,只能一再的被壓價。但愿這回評選公允,那她尚且能爭上一爭。
人人都在爭,她為何不能爭只要給她一絲機會,她不信自己會輸給旁人。
無論結果如何,都得等四個月之后再說。但對于讀書人來說,還是國子監文刊最為重要。
這期文刊與上回不同,這回眾人看過之后便發現里頭不止有國子監監生的文章,更多的是外面學子文人所投文章。
鄂州知州今日巡學時便看到許多府學學生圍在一塊兒,興致勃勃地議論自己的文章被登載了,揚言自己的文章還放在傅公子文章后面,分外自豪。
他們當初投稿只是抱著試試的態度寄過去的,沒想到國子監當真可信,不僅擇優登載,甚至還給了稿費跟一本樣刊。
一時間,中稿的那人很是風光無限。
王知州不由得停下腳步,笑問:“說的可是國子監文刊”
眾學子連忙止住討論,恭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