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酒樓茶館里頭的說書人嘴里忽然多了一個以前從未聽過的新奇故事,其實比起故事,說是案件更相似一點。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漁村的姑娘,自幼失母,然性情剛毅,靠著一手捕魚本事養活了自己與年邁的父親。只是好景不長,這一年間,一個叫王堯年的富家公子路過漁村,見漁女美貌便動了貪念,將漁女擄去自家府上。漁女父親拼死抵抗,卻被人亂棍打死,暴尸荒野。
漁女得知父親死訊,悲痛欲絕,然而她并未束手就擒,而是一心為父報仇。
她佯裝順從,實則處處搜集王堯年的罪證。王堯年這廝不僅害了她一人,還殘害了諸多妙齡少女的性命,手下冤魂無數,偏偏他最擅偽裝,尋常人壓根不知他在背地里犯的這些罪孽。
漁女一直在隱忍,直到有一日她終于收集了全部的證據,奮力逃出去直奔官府,狀告王堯年強搶民女、草菅人命。
說書先生念得抑揚頓挫,漁女與王堯年的斗智斗勇又是一波三折,眾人不知不覺沉浸其中,隨著漁女的經歷時而絕望、時而憤慨、時而振奮人心。
可算是要將惡人繩之以法了是嗎
本以為這是一個大仇得報的結局,結果說書先生話鋒一轉,漁女最后不僅沒能狀告成功,反而因此下獄,被判秋后問斬。
她的所有證據,重新落入王堯年之手。
最后結果是堅韌不拔的漁女死不瞑目,在刑場上被王家人羞辱嘲諷,而罄竹難書的王堯年逍遙法外,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
故事到此結束。
說書先生倒是平靜地說完了,甚至還頗有興致地拋出了一個問題若他們是漁女,該如何自救,如何復仇
他是說舒服了,整個茶館酒樓卻都炸了,眾人受不了自己被愚弄了,也受不了漁女的結局竟然這樣悲慘,非得逼著說書先生重新說。
說書先生都嚇傻了“我不過從乞丐嘴里聽到了這個故事,最初的結局便是如此,要怎么改”
眾人憤怒道“讓那個王堯年伏誅”
說書先生搖了搖頭“王堯年家世顯赫,與官府事先串通好了,伏不了誅。你們若是有本事自己編個結局吧,我反正是編不下去了,那個漁女怎么都是一個死。”
眾人卻還是攔著他,不讓他走“那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說書先生再次搖頭,依舊表示自己不知道。
眾人余怒難消,這故事分明是在戲弄他們,他們好生生地在這兒坐著聽了這么久,還真情實感地跟漁女共情了,本以為最后能絕地翻盤,結果卻這般憋屈。哪怕沒經歷過,只聽了一遍故事,這會兒都覺得怒氣滔天,想要把那個狗崽子王堯年拖出來亂棍打死。
還有那不干人事的狗官府,也一并打死算了。
眾人圍坐一團,有人揚言自己若是漁女,定先殺了王堯年,再殺他們一家泄憤。
此言得到眾人一致擁護,然而還有人有些理智,順著說書先生的話往下想,思考自己如何才能在自保的前提下,反殺王堯年。
結果討論來討論去,沒有一個法子是奏效的。
無權無勢的漁女,壓根沒有任何機會成功復仇。
于是憤怒的情緒再次被點燃。
傅朝瑜等人目睹京城的風向后,覺得自己的籌謀總算沒有白費。
周文津忙過之后,只關心一件事“咱們這樣真的能逼著承恩公府認罪嗎”
“難說,得看你的故事能不能掀起風浪。若是不能,還得想想別的法子,總用這一招容易暴露。”他們如今還只是個監生,背地里做些偷偷摸摸的小動作可以,但若是真被人捉到了可是夠他們喝一壺的。
幫人,也得先藏好尾巴才行。
這故事是周文津編的,一波三折,還特意選了一個悲劇結尾。他覺得悲劇結尾更能打動人心,事實也的確如此,不少人就是被“打動”了,好事群眾甚至主動愿意去查。
這個案子中畜生叫王堯年,還是個富家公子,權勢滔天,外表溫和,右眉還有一顆痣。這一切跡象,似乎都對應上一個人承恩公府家的大公子,方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