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懶惰,老二厭學,三子四子不識數,五子九歲就知道吃。
“哈哈”劉徹捧腹不禁,笑了個痛快。
我的兒子自幼聰慧機警,必不會像這般。一想到自己玉雪可愛的兒子,劉徹便非常自得。
兒子多又有什么用,還不是不行,豬豬在心里暗自嘲笑。
豬豬表示自己一點都不羨慕,即使豬豬二十九歲才有了自己第一個兒子。
“所以啊,選繼承人得選一個聰明的。”劉邦情不自禁地在朝堂上說了出來。
和劉豬豬的幸災樂禍不同,他的先祖劉邦對呂雉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嫡長子劉盈是不滿意的,動了想廢太子的心思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因為他覺得劉盈始終太過仁弱,不肖他,而戚夫人生下的劉如意才合他心意。
這一次借著天幕,劉邦又一次“不小心”說了真心話。
但是得到的回應令他失望了,大臣們的反響很是冷淡,響應者寥寥無幾。甚至劉邦送去希冀的目光,也沒人搭理這個話頭。
劉邦自討了個沒趣,朝會就這樣不咸不淡地過去了。
長樂宮
呂雉聽到了朝堂上傳來的消息,一聲冷哼。
長夜冷寂,唯有燭光輕輕搖曳。
“兒啊,你可知道,他這是要逼死咱娘倆”
呂雉的臉上結上了一層仿佛永遠化不開的寒霜,她喃喃道。
永初元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以晉人自居的陶淵明更痛苦了,盡管新朝對他多次征辟,他亦是多次不就。此時距離他生命的終結還有七年。
生于亂世之中,他一直在尋求那個美好的世外桃源。
畫面中的陶淵明再不復之前的英俊飄逸,他顫抖地提起筆,一字一句,描述出了那個他心目中的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當看到“自云先世避秦時亂。”時,秦始皇心中有了不好的預感。隨即心里升出一股怒氣,后世到底是他的哪位子孫后代這么不爭氣,引起了戰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秦始皇冷靜了,反正大家都是要被取代的。
已知秦之后是漢,漢以后是魏晉。
但是秦始皇想知道的是漢朝哪位皇帝將秦取而代之,而不是劉裕取代了晉朝。
完美,不需要的知識又增加了。
秦始皇冷靜地想到。
陶淵明的字寫得越來越慢,寫寫停停,后面每一個字寫下來都極為得艱難。
但是陶淵明終其一生也沒有尋到那片桃花源,遠方,其實除了遙遠一無所有。陶淵明他心里清楚這一點,所以他說
后遂無問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