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里,兩個人,一人立于書案前,天幕配字崔郾,一人悠哉踏進書房,配字吳武陵。
“廣略兄啊,我老了,給你推薦個人才。”人未至而聲音先至。
只見吳武陵站在書房,拉過了崔郾,獻寶似的就拿出了書卷
“前些日子,我發現許多書生都在討論一片文章,好巧不巧,您猜怎么著,正是這次這次要參加考試的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
“杜牧,王佐之才也我來給你讀一下,寫的太好了。”
說完罷他揚眉拈須地涌讀起來,那叫個眉飛色舞,聲音洪亮,語氣激昂又夸張,誦讀中不乏炫耀之意。
大唐“哈哈”
李世民捧腹,發出一連串歡快的笑聲,他的眼淚差點笑出來,靠在長孫氏的肩膀上,“不行,太好笑了。”
吳武陵的表情極具戲劇化,跟隨文章的節奏時而神氣,時而沉痛,端的是十分生動。被逗樂的不止有李世民,朝代之間到處洋溢快活的空氣。
哪有那么夸張啊
吳武陵本人在自家小院,看著天幕上自己的表演,心里尷尬的要死。
崔郾雖然不像吳武陵這樣,但看到自己和吳武陵一唱一和的場面,他也很是不自在。
崔圖邊聽邊點頭,聽到精彩處,他不禁拍案叫絕,拿過書卷來仔細翻閱。
“杜牧之才可當狀元,怎么樣”吳武陵趁熱打鐵,向崔郾暗示道。
“嗯”崔圓面露難色;“好是好,但是狀元已經有人選了。”
“那第五呢”
崔郾不應。
見崔郾沒有回應,吳武陵有些生氣,情緒激動之下他的胡須都在抖動第五這個名次還不行嗎,不行的話就把這篇賦還給我”
話音剛落便作勢要去奪回,崔郾忙護住書卷,有些無奈
“我這不是聽人說杜牧為人比較放縱不羈嘛,但既然你這么說了,那就第五。”
他應承了下來。
大唐揚州
“科舉第五名,十三郎真厲害。”
見杜牧神色不佳,花樓里面的姑娘表示,夸人,我們是專業的。
杜牧是怎么想的呢,他一時尬住了,連身邊人遞過來的酒也不喝了。
這名次內定,本來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實。自行卷、公薦流行以來,內定便成了常態。
別的不提,就拿王維王摩詰來說,他能當上狀元,也少不了太平公主的幫助。
但是,怎么天幕這么說出來感覺并不光彩呢。
大漢
“內定名次,此舉有恐怕失公平。”
劉徹不太喜歡這樣的做法。
文采斐然是一方面,治國能力則又是一方面。
雖然還不知道科舉為何物,但是如果僅憑一篇詩賦就能內定了第五名的席位
這感覺好像還不如朕選拔人才的方式耶。
科舉考試,隋文帝首創,隋煬帝時始置進士科。唐代科舉,承襲隋制,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故稱之為科舉。
在唐代,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