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天幕也。
什么牛李黨爭,什么仕途不順在這一瞬間杜牧覺得都不重要了。
看到天幕列出自己的軍事論著,肯定自己的才華,杜牧心里欣慰又高興。
畢竟,他從來都不希望自己僅僅只是一個寫華章詩句的才子
他的志向是和自己的祖父一般,建功立業,造福社稷。
雖然懷才不遇吧,從二十六歲到三十六歲,杜牧基本是在地方幕府當幕僚,但是
女聲又來了一個轉折,聲音欠嗖嗖的。
人家可不一般,當幕僚也是在宣城啊,揚州啊這種好地方,給誰當幕僚呢,大多數時間,還是給宰相當幕僚。
杜牧默默收回天幕是自己知己的想法。
他怎么會有這么愛促狹人的知己
所以他本人心態還是蠻樂觀的,買房置業,在江南為官時,曾在太湖西邊的陽羨置有房產。陽羨,得名于陽羨溪。好家伙,溪景房
終南山下拋泉洞,陽羨溪中買釣船。杜牧小日子過得那d叫個有滋有味啊。說起來,這句詩的詩名也可有意思了,叫什么呢李侍郎于陽羨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陽羨粗有薄產
天幕一氣呵成,把詩名念了下來。
“倒也易懂。”秦始皇沉默,簡潔評價了一句。
秦朝在眾大一統朝代中可謂是最前,沒有后面發展起來的技術,在文字表達方面,言簡意賅是常態。
這種詩名,秦始皇只覺得浪費了寶貴字數。
“哈哈哈”劉徹十分捧場,給了天幕想要的反應。
到了三十一歲那年,牛僧孺征辟他為節度掌書記,于是他來到了揚州。
“揚州”
劉徹笑聲一停,腦內開始風暴,反復念叨著“揚州,江都,揚州”
揚州,又提到了揚州,這個地方他仔細回想之前看過的大運河全景圖,上面對郡縣地形做了標注,還有之前隋煬帝曾將揚州改名為江都的經歷,漸漸產生了一個肯定的猜測。
江都,好巧不巧耶,他也知道一個江都,不過它現在叫做江都國。
漢景帝三年,封劉非為江都王,治故吳王所屬之地。
想到前面看到的繁華景象劉徹頗為意動。
好地方啊,以后得找個機會拿回來。
反正,他看那幫藩王不順眼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前面說過,揚州是一個煙花繁盛,美景怡人之地,杜牧到了之后呢,在揚州一是游山玩水借古諷今,二是到青樓酒館縱情聲色。
他去過揚州城郊的隋煬帝墓,去過隋朝遺留下來的行宮,造訪過名樓高閣。題詩過廟宇禪寺。他沉湎于揚州的迷人風景和風花雪月之中,但是在看似執迷金醉的生活中,杜牧時有憂國憂民之嘆。
江南春、泊秦淮、揚州三首、等寫干此時的作品被天幕顯現。
大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南朝梁武帝為了弘揚佛教,大肆興修土木建造佛寺的事跡在唐代同樣廣為流傳。
杜甫念著江南春,前兩句寫的春光明媚,后面直轉而下,闖進江南煙雨之景。
這是一種有別于盛唐詩歌的深邃幽美,含蓄之余又暗藏深意,倒是令人耳目一新。
“不愧是小李杜的杜。”杜甫有些驕傲,寫的這么好居然也只能是小李杜,那自己這不摻“小”字,實打實的李杜,后面豈不是牛飛了,咱可是詩圣啊
“嗯我們子美說得對”高適捧場,李白也跟著重重點頭。
三人當中,杜甫年紀最小,年長做哥哥的自然要夸著他一點。
年輕的杜甫還沒有遭遇后面社會的毒打,嘴上笑著,心里喜著,杜牧越厲害,就證明壓了他一頭的自己更厲害。
他為這個事實內心雀躍不已,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后來到底是經歷了多少磨難,才從一個打小錦衣玉食的世家公子哥進化成了人們心中的詩圣。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看著泊秦懷,李世民高興不起來。本來晚唐加黨爭,這兩個詞組在一塊就很不妙了。結果連酒家的歌女居然唱的還是花
“我們的大唐”
李世民暗道不妙,腦袋像霜打了的菜葉子一般往下耷拉,臉上也罩了層抑郁的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