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相十九年。”
短短五個字,劉徹瞬間懂了為什么唐玄宗愛用李林甫。
有能力,能打理天下十九年不亂,而且還很會討好自個兒,
把政事往那人身上一放,自己在后宮過起舒坦的小日子,這生活可太美了,試問哪個皇帝不心動啊。
咳咳就是和女子一樣太善妒了,啊不是,太嬪賢妒能了。
劉徹為了擺脫之前安祿山那辣眼睛的場面,心思浮想聯翩,不著邊際。
二是新上任的宰相楊國忠,楊國忠是李林甫的政敵,看安祿山這個李林甫的大跟班格外不順眼,處處為難
他不說,還幾次三番地上奏表示安祿山要造反。當然安祿山也不是坐以待斃的傻子,一來二去,反倒讓唐玄宗對他更加深信不疑。
天幕舉出了幾個史料案例加以佐證。
看著畫面里的安祿山向唐玄宗聲淚俱下得哭訴楊國忠要殺他,劉徹當一場大戲看,看得津津有味。
楊國忠身為宰相,常伴唐玄宗身邊,在和安祿山的對弈里天然處于主動地位,而安祿山則是被動的。
“臣番人,不識字,陛下擢臣不次,楊國忠欲得殺臣。”
“這胖子,賣慘真是一把好手”劉徹搖頭。
安祿山此人,太會示弱了。
用自己胡人的身份做鋪墊,表面上說自己沒能耐,實則提醒唐玄宗他有功在身,且為胡人只能依附于皇帝。
如此一來,純臣忠臣的印象基調在唐玄宗心里算是立下了。
怪不得唐玄宗不信安祿山會謀反。
秦始皇在心里認真分析。
三呢,則是唐玄宗老了。而太子李亨。他早就把人家得罪了個徹底。
“安愛卿,你為何不拜太子”見安祿山面對太子不拜,唐玄宗打趣道。
安祿山聞之,不知是不屑還是特意作踐,他看都不看太子,只是拱手行了一禮,故意大聲問“圣人在上,俺就是一胡人,敢問太子是什么個官職”
唐玄宗眉毛微動。
“這是儲君。”
他抬手指了指李亭,神色和緩地向安祿山解釋朕百年之后,他就是皇帝。
安祿山撇嘴,斜睨了一眼李享,他非常看不起太子臣愚鈍,心中只有陛下,不知道有太子。”
“祿山,你這話也就是朕知道你心思淳樸,若是換了別人,你的腦袋”唐玄宗故作無奈地搖頭,“怕是不保嘍。”
雖說如此,唐玄宗的眼眸里卻是泛起了笑意。
而太子李享木然而立,臉上毫無表情。唯有衣袖下緊攜的雙拳,昭示了他并不平靜的心情。
“這唐玄宗還真信啊。”
劉徹不可思議。
安祿山這等級別的大臣,怎么可能不知道太子是什么身份
明
知是裝,偏偏唐玄宗還真就吃他那一套。
安祿山不怕得罪太子,因為他本以為自己和李林甫聯手,能把太子搞下去。結果好家伙唐玄宗七十歲了,雖然看對太子頗不順眼,但是壓根沒有換太子的念頭。李亭的地位依然固若金湯,吃立不倒。而一旦玄宗去世,可想而知,等待安祿山的必然是被攻訐消滅的命運。
“太子是什么人,他又是什么人自己拎不清,沒了命也怪不得別人。”
劉徹冷哼,都往死里得罪太子了,太子即位殺了他還不正常。
同樣是太子出身的劉徹對安祿山用太子做筏子討好唐玄宗的行為深惡痛絕。
如此一來,唐玄宗給的榮寵再多又能怎樣,待這老皇帝身死后,安祿山他所有的榮華富貴都得連本帶利地還回去,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他不想還,何況這皇帝的位置他也不介意坐一坐,所以,他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