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沒工夫為杜甫難過了。
天幕指出的弊端,才是他應該思考的問題。
李世民輕輕敲著案幾,這些問題在初唐還可以改掉。
等天幕播完,是時候該找大家談一談今后的變革了。
當然這是未來該考慮的問題,得知消息的杜甫,欣喜若狂,又雙聶聶留下了一篇必背詩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天幕上的杜甫雖然年老,但是眉目間滿是欣喜之色,很顯然,這消息可把他高興壞了。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他站在淚流滿面的自己身邊,親切地拍了拍。
而后杜甫轉了個圈,和妻子擁抱。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這個小老頭此刻手舞足蹈,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他一邊哼著歌一邊開始收拾行李。
但是我們知道,杜甫的后半生主打一個字慘。廣德二年,杜甫最重要的天使投資人,一路匡扶,后又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的成都府尹嚴武去世了,杜甫的日子一下子又不好過了起來。
他不得不離開成都,開啟顛簸之旅。歷經嘉州、戎州、渝州、忠州、云安后,于大歷元年到達蔓州,也就是奉節日帝城。在菱州的兩年是杜甫創作的又一高峰期,堪稱杜詩壓卷之作的登高便是寫于這一時期。
哎孟子說得對,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雖然隔著光陰,劉徹忍不住安慰道。
從一開始,從登高這自詩里個準得知道杜甫這一生會很苦很難。
但是看完杜甫的大半輩子后,此時再讀登高,又是別有一番體會在。
公元768年,杜甫思鄉心切,雖然疾病纏身,雖然年過半百,但是他想落葉歸根,他想再看一眼故鄉。
杜甫這個人,是真的很執物,聽聞新皇登基,他可以不遠萬里
長途奔襲只為替新皇效力,現在又為了歸鄉,在他生命的最后關隘,杜甫拖著自己病弱衰老的軀殼,乘舟而行,再次出發。
楊氏帶著孩子為杜甫送行。
杜甫站在舟楫上,看到妻子欲言又止的目光,對她搖了搖頭。
“等我在老家安頓下來,就把你們接回去。”
他蒼老的臉上努力擠出一個微笑,試圖讓妻兒相信自己。
“等我。”
事實證明,人真的不能亂立fg。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他一路漂泊,但可惜至死他也沒有回到他心念以求的家鄉。
雪花飄飄,落在杜甫的臉上融化成了水滴,向下淌去。
杜甫仰面朝天地躺在孤舟上。臉龐紙一樣白慘白,隱約透出一股青灰之色。神思恍惚,氣息奄奄,呼吸微弱而艱難,
他含糊不清地呢喃著囈語,不知過了多久,
終于,一雙手無力地垂了下去,上面布滿了深褐色的老年斑。
大歷五年,一個寒冷的冬天,杜甫在由潭州去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寂寞身后事,杜甫沒能在生前大放異彩,終其一生籍籍無名,但是千秋萬歲名,是金子總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