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再無法抑制自己顫抖的雙肩,只能揚起頭來,試圖將眼淚回流。
誰曾想連睫毛都沾染出一片溫熱,淚水早已模糊了視線。
何德何能他們只不過是滄海之中,最平凡的一粟,卻有人愿意用自己的受凍而死來換取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機會。
在蜀中寓居的日子里,杜甫終于完成了自我的超脫,他并不局限于自己一家的悲歡,而是把目光投向更破碎的大唐深處去,投向歷史和現實的反思當中去。無論是承平監世,還是兵荒馬亂,他對社會的底層始終抱有一種深切的悲憫。
他為底層發聲,他悲民間疾苦,他憫這蕓蕓眾生。正是這眾生的疾苦,正是這悲憫的人性,才讓他的詩成為了詩史,才鑄就了杜甫一代詩圣之名。
大唐
悲天憫人,可為圣人。子美你啊高適邊看杜甫邊嘆氣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我怎么這不是未來的我嗎。杜甫對高適的diss感到莫名其妙。
差距太大,見到本人有點幻滅。李白幽幽補充了一句。
雖然知道這就是詩圣杜甫本杜,但是現在的杜甫嘛
李白頗為挑剔看了杜甫一眼,隨即搖頭,“氣質太不一樣了。”
真的很割裂,尤其是拿前期的狂放和后面的沉郁比,這差距簡直不要太明顯。
不過,李白眉毛突然一彎,唇角輕揚,語氣十分輕快我還是喜歡現在的子美。
“亦是如此。”
高適含笑。
詩圣這條路太難太累了,能成圣需要忍常人所不能,但是作為朋友,他們還是希望杜甫輕松點,快樂點。
“我們三人結伴而行,這是我一生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杜甫眼窩一熱,只覺渾身暖呼呼的,仿佛有一股暖流在身下循環流走。
秦王府
“這就是我們大唐的詩圣啊。”
李世民又驕傲又難過,驕傲不必言說,自然是為杜甫驕傲,但是想到杜甫這一生,李世民又覺得這一切而言對杜甫太殘酷。
他心下惻然,從富貴公子到多病老翁,其中滋味如何,也許只有杜甫本人知道。
公元763年,唐代宗李豫即位,史稱廣德元年。一切都結束了,唐玄宗心愛的楊貴妃早早地于馬嵬坡前自縊,追隨光耀的開元盛世而去,他的愛情,他的事業,都在安史之亂中消磨殆盡,此后唐玄宗便一直郁郁寡歡。
退位后唐肅宗雖然尊其為太上皇,但他實際上是處于被軟禁的狀態,無法主動與外界聯系。唐玄宗的晚年頗為凄涼,就在李豫登基的前一年,他便撒手人寰,享年七十八歲。而安祿山史思明甚至比唐玄宗走的還早,最后,在名將郭子儀的帶領下,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終于結束了。
七十八
這個數字宛如驚雷炸在了秦始皇的心中。
“電之年郁郁寡歡”劉徹喃喃。
看到這段,劉徹的第一反應好能活啊。
他真的有被唐玄宗的長壽震驚到,都快八十歲了,是他已知的皇帝里活得最久的,相比之下,連他的祖宗漢高祖都不算長壽了,差了近二十年呢
但是劉徹隨即嗤笑一聲。
“郁郁寡歡還能活到七十八,朕倒是覺得他可一點都不傷心。”
唐玄宗要是真傷心欲絕的話,早就悲傷過度走了,還能活到這個歲數
明明是惜
命惜到不行,即使茍延殘喘也要活下去。
女聲
然而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諸多問題,卻流毒百年,以至于讓大唐積重難返,無法再現開元的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