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江東
“英年早逝。”孫策喃喃。
心,微微有些刺痛。此刻萬千思緒在孫策的腦海里翻滾,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周郎,這么好的周郎怎么就
“公瑾。你”
孫策的聲音像是梗在了喉嚨里,語調里也沾上了幾分酸澀。
“若論起來你走的可比我還早。”
沒有讓傷感的氛圍持續太久,周瑜斜睨一眼孫策,涼涼地說了一句,死的時候我比你都大,你還不如為自己先神傷一番。”
孫策聞之一滯,這傷感是持續不下去了。
不過也是,依傳記所言,兩人的死亡年紀,他二十六,周瑜三十五。而他明明比周瑜要年長的,即使只是長了兩個月,
“咳咳,那我倆正好,以后一定要珍愛生命。”孫策抬起眼皮看了看周瑜,倒是顯得有些理虧,他連忙對周瑜打包票
“你保重身體,不許得病,我不殺許貢,也不去打獵。”
雖然沒講到自己,但是跟著周瑜蹭到了江表傳,兩人的結局,周瑜病死,而他重傷不治而亡。
而且他的死法非常不美好,一想到自己英俊的面孔會被箭矢射傷,孫策真的不想多說什么了,草,一種植物。
孫策確實很愛惜自己的帥臉,無論是正史里的三國志吳史,還是民間整理的小說集搜神記里面都有孫策因引鏡自照,看到自己的模樣后怒吼,致使傷口崩裂而死去的故事。
那想必應該是確有其事了。
大宋
“消磨壯心殆盡那確實沒有。”
蘇軾覺得這個評價很無語,起碼令他很無語,你見過壯心消磨殆盡的人還在勤勤懇懇處理公務嗎你見過壯心消磨殆盡的人不忘給太守上書開辦育兒堂嗎
他又不是沒事閑著,一天到晚只知道游山玩水。
“雖然被貶,但是正事我是一點沒少干啊。”蘇軾氣呼呼,他忍不住為自己辯解。
什么人吶,兢兢業業的我招誰惹誰了
后世之人,真的,一天天凈知道曲解我意思。
退一步越想越虧,忍一時越想越氣,蘇軾鼻子都要氣歪了。
是,誰都不能否認,元豐二年,對蘇軾而言是一個命運的轉折點。
因為牽涉到“烏臺詩案”,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相對于蘇東坡原有的職位而言,這是一個毫無實權,無法施展抱負的閑職。然而圣命難違,他不得不接旨走任。在這種政治上的大失敗中,蘇軾作此詞,總有人覺得蘇軾一蹶不振了,他是失意的。
“烏臺詩案”李世民心下思量,“怕不是一場文字獄”
文字獄古已有之,在歷朝歷代間時有發生。就李世民知道最早的文字獄記錄,莫過于司馬遷外孫楊惲因報孫會宗書觸怒漢宣帝,被判腰斬。
至于最著名的莫過于與山巨源絕交書。
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所作,但也因此招致了殺身之禍,被司馬昭下令斬于東市。
文字獄的下場可見一斑,蘇軾能在這般情況下保全性命,怕是有人當中出了不少力。
李世民推斷。
天幕的聲音里帶出了幾分幸災樂禍
尤其是看看周瑜,再看看他,嘖嘖,那對比,簡直不要太殘忍。
“我們公瑾那可是后世所有儒生的夢寐以求。”孫策眉宇間帶了些得意,對此感到與有榮焉。
懂不懂什么叫做內圣外王,儒家典范的含金量。
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