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謂,天幕會出手。
把天幕再看一遍就懂了。
瑜長壯有姿貌,江東百姓稱之為“周郎”,能被稱為“郎”,那必須得長得俊,不夠川帥的人家不認。比如周瑜同時期的孫策,江東百姓稱之為孫郎。雖然孫策的弟弟孫權也姓孫,但是
天幕放上了許多關于孫郎相關的史料。
很遺憾,三國志資治通鑒續后漢書江表傳等等一系列提及到孫郎的史料,均特指孫策。
哥哥是孫郎,還是特指的那種。
“嗚”
孫權傷心了,他真的傷心了,他柔軟的內心被很很地打了一拳,一股委屈之情涌上心頭。
郎啊,孫權恨吶,這個字怎么就和他有緣無分,有緣的是哥哥,無分的是他。
魚哭了,誰知道。孫權哭了,誰
知道
哥哥是孫郎,弟弟怎么就不是呢。孫權撩起衣袖,胡亂揩了一把眼淚,抽抽噎噎地說道。
此時的孫權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小少年,正是對容貌評價最敏感的年紀。
怎會如此
他滿腦子里只有七個大字我不如哥哥好看
蘇軾,我們蘇東坡先生不是沒帥過,但是人到中年這一發福,咳咳,大家懂得都懂。
畫面隨之流轉,只見廟宇內,有一中年男子前來拜謁,長臉多髯,目光卻是有神。
“和周瑜相比,確實有些殘忍”倒也不是說貌丑無鹽,只是已經有周瑜珠玉在前,就顯得蘇軾很不夠看了。
劉徹不忍,在顏值這塊,這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坐,茶。”
老和尚眼睛都沒抬一下。待蘇軾走近,老和尚才打眼一看。
豁,讀書人。他緩和了神色。
“請坐。”老和尚對身邊的小沙彌說道“給客人上茶。”
蘇軾略一頜首,和方丈,也就是老和尚寒暄了幾句。
老和尚覺得蘇軾是一個飽讀詩書的有才之人,于是他慈眉善目,十分和藹地問道“敢問施主尊姓大名。”
“鄙人蘇東坡。”
蘇軾的語氣卻是淡淡。
“不知竟是東坡先生光臨小剎,請上坐”
老和尚大驚,連忙轉身對小沙彌吩咐道“敬好茶”
這個故事頗有古早打臉爽文的韻味在,但是不難看出,蘇軾的外貌和他的文學地位相比,那是真的不夠看。
“天幕真是妙語連珠。”劉徹忍俊不禁。
雖然已經能把天幕和弦夢似錦分開看,在實際中,劉徹還是忍不住將其稱為天幕。
沒辦法,代慣了。
打臉本文,這很吐切啼,劉細一照問就慌
打臉燙又,這很貼切啉,又徹一瞬間就懂了其中的含義。
再對比下功業,二十三歲,周瑜被授建威中郎將。三十三歲,周瑜在赤壁之戰中以少勝多,大破曹軍,自此便作為一代名將名垂史冊。
蘇軾則是貶貶貶,一路貶。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