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為廟號,文治肯定差不了。”雖然劉徹熟悉的廟號里并沒有仁,但是“仁”字他懂啊,儒家宣揚的學說里“仁”字可是核心思想。
雖然比不上經天緯地的文,但這絕對是一等一的好廟號了。
這一屆的主考官,大咖云集。
天幕框框列上了五位考官的名字和履歷。
大家很快就被五位考官的來頭迷花了眼。
“楚國公,岐國
公,康國公,蜀郡公,,大宋公爵者都這么不值錢了嗎。”
劉徹瞳孔地震,公侯伯子男,中國五等爵位里最高的一級,不要錢似的大批發。
“五人四公三國公,這是何等的”劉徹有點形容不上來。
這是何等的臥槽啊,那一輩子連個侯都沒混上的怕不是得羞愧而死。
一個個太師,宰相,司空的,就連五人里官位最次的梅堯臣,雖然官不大,但卻有著宋詩“開山祖師”之稱,就名氣而言也不差。
這屆的考生,星光熠熠,說是龍爭虎斗都不為過,為歷年考試之最。而這一榜進士,將在宋代文壇,政壇和思想界都產生了巨大的深遠的影響。
文壇上,唐宋八大家中宋六家中的一半,蘇軾、蘇轍、曾鞏都在此年三人及第。此后,蘇軾將接過歐陽修文壇盟主的地位,將宋代文學發展至一個全新高峰。
政治上,嘉佑二年為大宋輸送了九位宰相,在宋史有傳者二十四人,有宰相,有名將,更有諸多宋朝朝廷的中堅力量。
九位宰相有傳者二十四還有文有武,僅僅一場考試,就收羅到如此之多
“什么叫做網羅人才這才是”李世民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恨不得叫唐玄宗趕緊跟人家學一學。
“這才是真正的將天下人才一網打盡”他如是感嘆。
與之對比,唐玄宗那場野無遺賢的考試簡直就是個笑話。
而此時,就連對科舉制度最不以為意的皇帝,都忍不住心頭一片火熱。
抄,這制度必須抄
思想上,嘉佑二年幾乎將理學四大流派網打盡,除了明朝的陸王心學外,其他學派創始人,皆在這一榜中展露頭角。
洛學雙程,關學張載,蜀學二蘇,三大流派的重要思想逐一顯現。
但是毫無疑問,這一場的目光聚焦在了四句話上,許多儒生甚至不是儒生的人都忍不住念了起來,有人若有所思,低聲呢喃,有人情緒激動,激昂高喊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圣賢的儒家終極目標,用一種更令人熱血沸騰的方式出現。
本次考試一共有四場,蘇軾第二場論考
中第二,第四場墨義考中第一,但因為第三場賦的成績實在不佳,拖了他綜合成績的后腿,屈居四甲,但是那年他才二十歲,狀元章衡都三十二了,比他大了整整一輪。
能在這么多的人才之中脫穎而出,蘇軾不可謂之不優秀,甚至論考那場所作的刑賞忠厚之至論本該第一,誰料陰差陽錯,寫的太好了,時任主考官的歐陽修誤以為蘇軾答卷為其弟子曾鞏所寫,為了避嫌,才故意壓了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