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成名作,也就是這篇備受人矚目的刑賞忠厚之至論,說起來倒也有趣。
“二哥這事”蘇轍無奈,但眼里滿是笑意,“誰都沒想到他膽子居然這么大。”
知道這件事兒的人嘴角已經勾起來了,比如蘇軾親近的朋友們,更有甚者已經開始此個大牙準備開樂。
畫面扭動,年輕的蘇軾踏門而入,拜見歐陽修和梅堯臣。
歐,梅二人先是對蘇軾一頓夸贊,而后歐陽修笑瞇瞇地問道“子瞻啊,你文中所舉皋陶要殺人而堯勸他寬恕的出處是何處,我竟不知。”
蘇軾聞言不以為意,也是一笑何須出處,想當然耳。
歐陽修子瞻啊,你的例子在哪里。蘇軾說,我現編的。
“撲哧”“噗”
歷朝歷代間,知道的又復習一遍,不知道的也被蘇軾的幽默回答所俘獲。
“此人有趣。”李白捧腹,完全被逗樂了,“可惜蘇軾不在大唐,不然我定要與他痛飲三大白。”
李白是真的很喜歡蘇軾這樣有趣的人。
你敢信嗎,這篇文如此正經,結果開局一支筆,例子全靠編。拿煙的手微微顫抖,了解到這個事情的一瞬間我就想到了在考場背的模板例子全忘了,只能張冠李戴,東拼西湊的我自己。蘇軾也記錯了,誤記為堯的事,實際上他所引事例出于禮記文王世子。
女聲對此似乎十分耿耿于懷
鋪編,原來竟是古今通用的制勝法寶。人家膳編,編出來一個第二,我瞎編,編出來一個作文同情分。
后來我悟了,大徹大悟,這是瞎編的問題嗎不這是我的問題
“哈哈,那確實是你的問題。”
劉徹笑得前仰后合,爽朗的笑聲游蕩在言殿里。他終于把殿里的黃門言女都清出去了,只留下了兩個絕不會亂說的心腹太監。君王威儀的擔子為之一清,劉徹美滋滋躺在臥榻上享受快樂。
秦觀有言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有道是,好看的皮襄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我們的萬人迷蘇軾先生,從君王到百姓,從朋友到政敵,引無數人競折腰。他是天才,更是一個有趣的天才。
要素察覺,劉徹探頭。
果然不是朕的審美出了問題,不過話說回來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這波啊,是活學活用啊。”
劉徹感慨,上一個視頻里講拿李白和杜甫的求職信作對比,這事兒他還有印象呢。宋朝這不就把人李白的句子拿出來用,李白同意嗎,反正他一揪就揪出來了。
“有趣的天才么。”
知道萬人迷原來指的不是樣貌,劉徹的心就放下了,取而代之的是對于蘇軾濃厚的興趣。
說起來蘇軾東坡先生的趣味軼事頗多,流傳至今者數不勝數。比如蘇軾官場第一站,鳳翔簽書判官,這官職在今天相當地方辦公廳文書科長的官位,管理“五曹文書”。
蘇軾家和第一任太守宋選是故交,日子過得不錯,但是繼任太守口口亮,字公弼,嚴于律人,但不寬以待己,是一個十分嚴肅的老干部。蘇軾太輕狂,而陳公弼又有意挫一挫他的銳氣,這一下可謂是火星撞地球,針尖對麥芒。
陳公蘇軾有些恍惚,這個名字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了。
想到兩個人一開始的針鋒相對,當后期的和諧共處,陳公弼身體力行,向他詮釋了一個什么叫做為國為人的好官。
可笑朝中居然有人覺得他和陳公弼有冤仇在,故意將自己貶至陳季常所在的黃州。殊不知,二人親密無間,乃是至交好友。
于是年少氣盛的蘇軾下定決心,他的目標是整頓職場在陳公弼筑成凌虛臺,并請蘇軾作記的大喜日子里,蘇軾作凌虛臺記,在文里狠狠教育了一頓這位老干部。
“欲以夸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