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東坡居士在被貶黃州期間生活困窘,屬于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但他心系百姓,關心民間疾苦,再加上躬耕隴上,對真正的百姓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有人說和蘇東坡這樣的人相比,我們才像古人。對此我只有一句話想送給他
什么話
豬豬陛下好奇探頭。
女聲似乎深吸了一口氣,然后氣沉丹田把接下來的話吼了出來。
你說得對
只見天幕上出現四個金光燦燦的大字外加一個巨大無比的感嘆號。
看的出來是無比認同這一點了。
劉徹的眼睛一轱轆,聰明的小腦瓜里總結了一個大家公認的事實。
說實話,許多古人的身上,比如蘇軾,好家伙,有時候覺得他們的思想比現代人還現代人,他們表現出連今人都難以比及的現代性。
舉個例子,大宋這個時代,總體而言,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相當泛濫的。當時與黃州臨近的鄂州,這一帶便有溺嬰,不對,準確來說是溺女嬰的惡俗。
溺嬰其實自古以來溺殺女嬰的現象自古有之,不是什么新鮮事。
且父母之于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高居王座的秦始皇看不清神情,只聽見他念出了這樣一句話。
此俱出父母之懷枉。然男子受賀,女子殺之者,慮其后便,計之長利也。李斯在心里下意識地接過后面的句子,而后沉默,沉默,漸漸滋生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嫉妒。
原因無他,這段話出自
韓非子。
他與韓非師出同門,秦始皇很欣賞韓非,但韓非拒絕了秦始皇的邀請,聽到這個消息當時他真的松了一口氣。
這世上如果有一個人能影響他在秦始皇心里,在整個大秦的地位的話,那這個人一定是韓非。后來韓非一死,他內心終于輕松了。
但誰能想到秦始皇到現在還記掛著一個已經死去的人呢
如鯁在喉,這口氣不上不下地吊到了這里。
李斯很不痛快,在自己心里陰暗爬行,而秦始皇哪知道男人一嫉妒起來簡直比女人還要可怕,他思及如此,忍不住默默嘆了口氣
。
想到韓非子;里面描述的話,秦始皇暗自思忖。
這是父母為了自己的所謂長遠利益而做出的舉措,但是這樣做遲早有一天會造成女少男多的現象,他鼓勵寡婦再嫁,何嘗不是有這一方面的思量在。
這種行為,一方面有違人倫,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人口的健康發展。蘇軾自然對此十分清楚,事實上知道后,蘇軾十分生氣。
蘇軾痛恨,他痛恨這種慘無人道的做法。但也同情,他知道這非人心之本愿,這個世界上沒有父母真心愿意闊死自己的親生骨肉。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根本都在于一個字上窮。
“窮。”
“真的太窮了,養不起。”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可不是說說而已,人窮起來什么事情都是能做得出的。
有人為此羞愧默默淚,有人則是找到了理由,理直氣壯得更來勁了。
這不是蘇軾第一次遇見這種事情,宋神宗熙寧七年,蘇軾擔任密州知州的時候,就遇見過棄嬰之事。而現在,歷史重演,他又一次遇見了這種事情。但是,大人們,時代變了。
在密州,他是西北望,射天狼,意氣風發,開一代豪放派先河的知州,有足夠的能量去整治這件事,而兩年后,他在黃州,戴罪之身,人微言輕,甚至稍有不慎又會招致殺身之禍。
“這對比,也是夠令人難受的。”
蘇軾這是從天上掉到了地下,從心情上,得到后又失去,好家伙,這可比一直都沒有得到重用的慘多了。
劉徹在這種對比下,倒是生出了幾分對蘇軾的同情。
大宋
“盡力而為罷了。”
蘇軾心里沒劉徹想象的那么難受,沒辦法,當時的境地就是如此。
他接受山安文。
但是者不代表他會放棄,他會用別的方法去改變自己看不慣的事情。
盡管如此,面對這種情形,蘇軾還是選擇了義無反顧。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他提筆給太守朱壽昌寫了一封信。
于是上鄂州太守朱康叔壽昌書在天幕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初生輒以冷水浸殺,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閉目背向,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嚶良久乃死”
慘不忍睹,女嬰的咿哩良久和水盆里的冰冷溫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只這一句,便令不少人心懷不忍。
與此同時,他還身體力行,利用自己的名人效應,又在民間成立了一個專門為貧困父母必要的幫助,憑此救助不幸嬰兒的慈善團體,取名為“救兒會”。救兒會主要向富人募捐,請求他們每年捐給善款十緡,用來買米布絹絮等生活必需品。
他雖襄中羞澀,但也同樣捐助了十緡,十緡,即十串銅錢,一般每串一千文,也就是一萬文,蘇軾可沒少捐。而他本人的態度則是若歲活得百個小兒,亦閑居一樂事也。
如果一年能救一百個嬰兒,便是一件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