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文能曠古爍今,功能流芳百世,這蘇東坡真的絕了。
朱元璋也很是感慨。
而和劉朱二人深有同感的還有歷朝歷代間的許多人,一時間對蘇軾的溢美之詞不絕于耳。
大秦
水利功在當下,利在千秋,一如都江堰,一如鄭國渠。要是多幾個像蘇軾這樣的人,大秦何愁不興盛秦始皇對此很是惋惜。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恨不相逢大秦朝。
秦始皇以為,這個名單很清晰地釋放了一個信息蘇軾能和這些治水達人并列,足以可見他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之大。
除了這上面已經提及到的李冰,這一批歷史治水名人不禁又讓秦始皇想到了一個名字,和那個名字所代表的那段過去的歲月。
戰國,何謂戰國因為戰爭是這個時代唯一的主旋律。
除了戰爭之外,在不見硝煙的戰場上,還有無數陰謀陽謀。
當年韓王派遣水工鄭國去秦國修渠,西引涇水向東引入到洛水里,從西向東全長三百余里,這不是一個小工程,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派出水工鄭國,這是一個韓王的陰謀,而來到泰國后的水工鄭國果然不負厚望,成功得到了當時還是秦王政的自己的信任。
然而,這卻是一場疲奏的陰謀,而在陰謀暴露之后,它又變成了一場令秦始皇無法拒絕的陽謀。
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他依然清楚地記得鄭國說的這番話,但是他愿意為此心甘情愿吃虧。都江堰不必多言,一個李冰,就已經讓秦朝嘗到了水利基建的甜頭。
于是他下令繼續修建。
是的。秦始皇從來都不會拒絕一個有足夠長遠利益的提議,而秦朝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夠壯大自己的機會。
這個陽謀,秦朝接了。這個陽謀,秦國接了。
這個啞巴虧,秦始皇吃得心甘情愿,而這個啞巴虧,一吃就是吃了十年。十年,整整十年,直到公元前236年,鄭國渠終于修建完畢。渠成之日,關中變成了千里沃野。
用十年的啞巴虧,換來了關中平
原的風調雨順、糧食豐收這筆買賣到最后還是秦朝合算。
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鐘,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秦始皇心下冷哼,韓王以為這一舉措是為“疲秦”,然而殊不知,這更是在“強秦”,幫助秦國繼續壯大。
而在鄭國渠修建成功不久之后,再也沒有什么能夠繼續鉗制住秦國這只猛虎了。
韓國送出如此的“大禮”,秦始皇自然要給予豐厚的回報。這只猛虎磨爪之后第一個滅了的,就是韓國。
“扶蘇,將來待朕百年之后,當以宋朝為鑒,切不可因所耗人力,物力之巨而荒廢了水利建設。
秦始皇話鋒一轉,意在提點。
諾。
扶蘇稱是。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改變的何止是秦始皇,他也成熟了許多。
雖然公子扶蘇依然溫潤如玉,風度翩翩,然而興許是經過這一年的歷練,他的眉目間多了些許與其父肖似的成熟和冷冽。
你們知道蘇軾是什么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