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聲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哎,這真是太
太令人遺憾了。
此刻大家的腦海里已經補全了天幕接下來要說的話。
“哎。”
如果天幕有鏡頭,可以看到無論黃發還是垂髫,他們都有著共同的表現,那就是發出一聲嘆息,其他朝代之人的表現大多數亦是如此。
聽,天幕的聲音帶著惋惜和遺憾
看,蘇軾的遭遇多么令人嘆惋
就連劉徹聽著天幕突然低沉的聲音,也做好了接下來是煽情升華art的準備。
就在這一萬眾矚目的時刻
女聲話音一轉,喜氣洋洋道
這可真是太幸運了
感謝天,感謝地,感謝蘇軾沒有大發詩性這要是蘇軾真來廣州了,可不得高低整兩首。
朕到底在期待些什么
不得不說,他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天幕的套路,劉徹深深吸了一口氣,覺得自己對天幕意圖的揣摩還有待修煉。
我到底在期待些什么
蘇軾謝邀,人麻了。
前面調起得有點高,他也以為接下來就要進入對他的人生總結階段了,沒想到啊,天幕對必背的怨念大過一切,連他少寫了幾首詩詞都值得慶幸。
此刻他特別特別想問天幕一句姑娘,你是被我們古文傷得有多深
他尋思他們寫的東西很難嗎很難嗎很難嗎
蘇軾不理解。
對現代人來說確實很難,有的詩詞背下來很容易,但是在意思的理解上是需要門檻的。
短短幾句,深度解析,通用情感,懷才不遇,朝代末年,報國無門。
背的不僅是詩歌本身,還有詩歌附帶的各種情感含義。
好了書歸正傳,眾所周知,惠州這地方屬于“蠻貊之邦”“瘴病之地”,對惠州的評價普遍不佳,這就導致宋代的皇帝經常把一些在他們眼里犯了錯的臣子貶謫到嶺南去,蘇軾這個倒霉鬼,站錯了隊,只能又被貶的遠遠的。
“這地方確實苦啊”劉徹的聲音里飽含同情,“如果蘇軾是在我們大漢,朕才不舍得把子瞻先生貶謫那么遠。”
可惜啊,現在無能為力的我只能心疼一波。
劉徹無師自通,綠茶之術那叫個爐火純青,然而再惦記人家,蘇軾也不可能來到漢朝,這波屬實是拋媚眼給瞎子看。
但是沒關系,劉徹玩的很開心。
總是貶謫對蘇軾而言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但是來了這么個地方,未免心里也沒底,這次他特意把蘇邁、蘇迨兩房子孫都遣送到常州,好家伙,只帶了個最小的兒子蘇過,除此之外,唯一的女眷還是他的侍妾王朝云。
于是,老父親蘇軾臨行前的畫風其實是這樣的。
幾行墨字浮現。
“初欲獨赴貶所,兒女輩涕泣
求行,故與幼子過一人來,余分寓許下、浙中,散衣就食。既不在目前,便與之相忘,如本無有也。”
這是出自與王庠書的選段。
大明
“這兒女啊,為人父者豈能不擔憂。”朱元璋相當感同身受了,尤其是當他有一群不省心的兒子。
有一說一,老朱是有過想做慈父的想法的,但奈何,兒子不優秀也就算了,反正大明也不是養不起,但有的都不是平庸兩個字能概括得了的,那是可恨吶
就這樣,安排妥當后,蘇軾才開始自己的惠州之旅。迎接蘇軾的會是什么呢,蘇軾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