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走到清遠縣,一名姓顧的秀才告訴了蘇軾他眼里的惠州。惠州是一個什么地方是一個好地方。
又是一首詩歌躍然落在天幕上。
大唐
“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極談惠州風物之美”
杜甫將詩歌的標題讀了一遍,“太白兄,看來惠州這個地方會給我們帶來不少驚喜。”
即使兩個人關系已經很親近,即使李白根本不會介意杜甫對他的稱呼,但相處時杜甫還是下意識地更愿意叫李白太白兄,而不是李十二或者十二郎。
杜甫的心理其實很簡單,太白兄好像是一個被他獨占的特殊稱呼,作為迷弟的杜甫希望他對于偶像而言有特殊的地方在,這樣的想法很正常。
杜甫他招呼了一聲李白。
李白應聲,他也贊同杜甫的觀點。于是兩個人聚精會神,期待接下來天幕的內容。
惠州
這是惠州
劉徹大跌眼眶。
先入為主的印象讓大家都以為惠州不太行,即使題目有提及到惠州風物之美,劉徹也沒抱有多大期待。
美化修飾和賣苦叫慘一樣都可以被列入官員必修課程,三分的功績要臉的吹成五分,不要臉的能吹出一十三分。
但如果不僅有詩文,還有天幕上的視頻佐證呢
江云漠漠桂花濕,海雨倏僚荔子然。
漫山遍野的桂花,似乎看著視頻都能聞到蕩漾在空氣中的清香。雨滴聲聲,一場海雨過后桂花換成了荔枝。
這滿樹的荔枝壓彎了枝丫,一陣風吹過,荔枝搖搖晃晃,宛如隨風搖曳的火焰起起伏伏。
聞道黃柑常抵鵲,不容朱橘更論錢。
繼續這一看,大家沉默了。
“這哪里是凄苦之地的樣子啊”
李世民道出了眾人的感嘆,有吃有喝,有山有水,好地方啊
是的,惠州是一個瘴病之地不假,但也是一個風物極美之地,而且令人感慨的是,惠州的人情比風物更美。
此時的蘇軾已經五十八歲了,但大宋第一頂流的地位卻絲毫未減,風塵仆仆的蘇軾剛到惠州,就受到了當地的熱烈歡迎。
天幕里的蘇軾已經是一個老頭子的形象,站在船上的他忽然眼睛定定地落在了某處,天幕的鏡
頭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只見岸上烏壓壓的全是人。
這些人衣著不同,短褐布衣者,綾羅綢緞者,這些人年齡不同,性別也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出來迎接蘇軾。
17本作者酸甜可口砂糖橘提醒您開局盤點背誦天團歷史視頻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做官能做到這種份上”有太多官員對這種待遇羨慕嫉妒恨,毫無疑問,這得是蘇軾的官聲和名聲都是極好才能有這種百姓夾道相迎的待遇。
至于其他人,地方卸任之后有萬民傘那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存在了。
風土食物不惡,吏民相待甚厚。百姓的熱情相待讓蘇軾的內心大受震動,自此,他便在惠州舒舒服服地安置了下來。既然惠州人民如此熱情對待蘇軾,那么蘇軾給惠州帶來了什么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這是韓愈之于潮州。
這個評價,他很喜歡。
韓愈心里滿是隱秘的歡喜,但是面上確實波瀾不驚,只是簡單頷首。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秦始皇回憶之前的視頻,能做到力壓蘇軾,韓愈,他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
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這是蘇軾之于惠州。如果說蘇軾之于杭州,尚且有白居易分庭抗禮,那么蘇軾之于惠州就像他之于黃州那般,是絕對意義上的空前絕后,無人能及。
刷刷刷,天幕擺上了滿滿蘇軾在惠州的事跡。
“真能寫啊”
劉徹吐槽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