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年老體衰又多病的蘇東坡,本來已經做好了終老海南的打算,但誰料天無絕人之路,元符三年正月,哲宗薨逝,無子,其弟宋徽宗趙佶正式即位,年十八歲。
作為一個與他哥可以說是完全相反的弟弟,北宋的面自此天翻地覆,向著深淵的方向一路狂奔。而這一年距離北宋亡國只有不到三十年了。
“原來是這個皇帝啊。”
劉徹聯想到杜甫視頻最后的大宋片段
圣格的確立,真是離不了任何一位昏君。
能把杜甫捧上詩圣的位置,想必宋徽宗在里面也是出了大力的。
劉樂子人徹為宋徽宗獻上大拇指。
而宋徽宗所在的北宋則是一片嘩然。
“還有,還有不到三十年就亡國了”
田間地頭的人停下了鋤頭,心里頭全是迷茫。
“有這種官家在”坐在田壟上的老婦啐了一口,她蒼老的臉上滿是恨意,“不稀奇。”
她的兒子死于采石途中,她的丈夫被強征去拉纖拉到身死力竭,單一個太湖石就足以讓一個本該美滿的家庭變得家破人亡。
他們江南百姓,守著寶地卻活得暗無天日,夜夜哭泣。
如何不怒如何不恨
只是此前是敢怒不敢言的畏懼,而現在天幕捅破了歌功頌德的假象,大家的畏懼自然也就隨之消退。
因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宋徽宗要完了。
“一派胡言”
宋徽宗臉色差到了極點,嘴里對天幕咒罵個不停。但他心知這一切只是色厲內荏,宋徽宗的嘴唇抖得不行,亡國之君不是別人,是他
這一下不是發發罪己詔就能平息下來的。
天翻地覆,指往亡國的那面翻。
趙匡胤心梗了片刻,隨即怒火“騰”地一下子沖到了天靈蓋。
“啊”
趙光義硬生生捱了一拳,忍不住慘叫一聲。
“看看你干的好事”趙匡胤猶不解氣,還要繼續對弟弟拳腳相加。“宋徽宗是吧,我讓你生了個宋徽宗”
“臣弟知錯了,臣弟知錯了。”趙光義顧不得面子,一邊哀嚎一邊還不忘給自己的隨侍使眼色,寄希望于他能把太后叫過來。
這拳拳到肉的感覺真是讓沉醉,想嚎啕大哭的那種。
趙光義欲哭無淚,但有一點他毫無懷疑甚至為此感到慶幸,如果自己不是他親生弟弟,如果不是二人的生母還在需要顧及孝道
他二哥在得知是他趙光義撿便宜繼任皇位的消息后的第一件事,那就是立馬把他拉出去殺了,而不是現在對他一頓暴打。
打也行啊,不打了就真的是他娘來了都救不了他。
趙光義苦中作樂地想到。
天幕仿佛不知道自己簡單一番話引起的軒然大波,繼續講道
但是現在這一切還離蘇軾很遠
,是年六月蘇軾從澄邁縣渡海北返,離開海南。待到十一月,蘇軾又接到了一封朝廷詔命。
天幕浮現一行字
官復朝奉郎,提舉成都玉局觀,在外軍、州任便居住。
放在今天,這意思是蘇軾享受退休干部待遇,在哪住都行。斟酌一番。蘇軾決定前往常州定居。按理說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就是在這定居途中,蘇軾病癥不斷加劇。
“舟車勞頓,太過勞累了。”
蘇軾代入自己的性子一想,就知道自己在前去的路上一定是閑不下來的,勢必要和朋友遨游山川,詩詞唱和,一里路都能走出兩里來。
是的,在不斷的跋涉途中,他的身體也變得越來越虛弱,甚至多次勞累病倒。
“病暑暴下”,“疲病加乏”,“虛乏不能食,口殆不能言”好家伙。
“蘇軾活大不易啊。”
李白感慨,這要是他,肯定就不去常州了,放哪不是呆著,反正有酒有劍就夠了。
第二年六月下旬,蘇東坡終于到達常州,此時的蘇軾已經疾病纏身,一個月后,七月二十八日,蘇軾于常州孫氏宅溘然長逝,終年66歲,謚號文忠。
“東坡先生”
看完蘇軾這一生,眾人百感交集,為蘇軾嘆息嘆惋者甚多。
也有的人
“六十六歲也算終老天年了。”
拜托,那可是六十六啊。
劉徹覺得不錯了,畢竟有這么多病在身,還堅持了這么久。
然而對此蘇軾本人則有不同的看法。
但不是因為自己謚號文忠而欣喜,也不是因為看完自己的一生悵然若失。
而是
描述得太簡單了。
蘇軾有點小憂傷。
盤一盤幾個被天幕扒拉完一生的詩人,
杜牧死前燒文焚稿,彰顯文人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