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對于有的人而言則是,不愛讀書后果出來了。
程知節眉頭緊鎖,一副想參與但又參與不上的樣子逗的上方的李世民莞爾一笑。
李世民見狀笑著解釋“東晉末年,與南宋的形勢十分相似,王朝偏安江左,歌舞升平。劉裕出生微寒,先后兩次出師北伐,由淮入泗,橫掃河洛,一生戰無不勝,差點統一中原。”
“想來只有這樣的功績,才稱得上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李世民最后的總結道,帶著一絲不易察覺到的酸意。
“雄主如何我不知,但我最服的唯陛下耳。”
程知節聽完后雙手抱拳,愣頭愣腦地來了一句,李世民舒坦了。
傻人有傻福,其他人暗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辛棄疾這是怕是這趙宋皇帝也是和那劉宋文皇帝一樣,主張北伐結果臨到頭來”
李世民一哂。
“輸的很慘。”
元嘉,是劉裕的第二子劉義隆登基后的年號。
劉裕是雄主不假,但是他繼任的兒子嘛很難評。此人一手締造了元嘉之治,然后三次北伐,把劉宋打得國力江河日下。
最著名的那次則是元嘉二十七年,劉義隆好大喜功,因為想建立霍去病勒銘狼居胥山的不世功勛,草率北伐,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讓拓跋燾抓住了機會,南下直追到長江邊上。
敗得要多慘有多慘,直接將劉義隆登基以來辛苦積攢了二十年的積蓄,全都給敗光了。
“惆悵懼遷逝,北顧涕交流。詩做的不錯,人呵呵。”
蘇軾的呵呵李世民也學會了,當下皮笑肉不笑地說道。
被北魏軍隊嚇破了膽子的宋文帝自然是把軍隊賣得一干二凈,只顧及自己個人的安危,而統治集團內部更是有不少人獻城投降,自此之后,劉宋的國勢一蹶不振。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四十三年
有些騷動的將士們時不時地往辛棄疾那邊掃一眼。
眼前花白一片,在不易察覺的衣袖下,辛棄疾的手心滿是血痕。
不難推演時間,這不正是紹興三十二年么。自天幕出現后,各朝各代隨著視頻的增多,根據公元年推演年號時間就成了一干人樂此不疲的事情,
他辛棄疾六十六歲而作此詞,四十三年,再加上揚州,這指的不是別的,正是自己前段時間奉奉耿京之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的事情。
只是那時候,完顏亮南侵失敗身亡,愛國軍民在江北浴血奮戰揚州的烽火燎原是為了抗擊金軍。
然而四十三年后卻變成了這樣的情形
可堪
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四十多年的某天,那種濃厚的抗金氛圍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佛貍祠下”的“一片神鴉社鼓”。
辛棄疾心里一片冰涼。
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正是佛貍,可笑百姓已經不知道這是當年侵略者的祠廟,反而用其慶祝節日大加祭祀。
他不是覺得這是百姓做錯了,畢竟人總是要向前看的。
只是
何其諷刺。
辛棄疾出神地想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