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一詞在眾人心中激起的波瀾天幕尚且不知,按照自己的步驟講解道
永遇樂這首詞最大的藝術特色在于善用典故。不得不說,辛棄疾超會用典的。
“可不,一句一典,甚至一句多典。”
蘇軾一邊搖著扇子一邊愜意道,詞一道能與自己齊名,這樣的人物蘇軾不能放過。
不過想想也是,畢竟是老人家了,這人啊,一上了年紀就喜歡講古,理解理解。
女聲一副很為辛棄疾考量的樣子。
什么
劉徹怔了一下,隨后歪著腦袋低笑幾聲、
樂了,要不是顧及他傳喚了大臣,劉徹指定要在床上大笑幾聲。
是啊,辛棄疾已經是年過六旬的老人家了,愛用典故,這合情合理一瞬間劉徹腦子里幻視無數上朝時喜歡引經據典一條條反駁自己的大臣。
“這都要促狹一下,可真有天幕的。”
劉徹挑著眉,薄薄的唇角微微上揚。
不過人家可不是“掉書袋”,人家用典那都是有理有據,說頭可多可多了。
“哦朕不信,除非你講給朕聽。”
天幕不花一分錢就收獲了劉徹做一個合格捧哏。
天幕首先是放出了一個永遇樂所用典故的總結表。
六處典故的主人翁,文中所代指的名稱,以及事跡都以直觀的方式擺在眾人面前。
比如
歷史人物文中稱呼歷史事件
孫權表字仲謀赤壁之戰,與公元229年建立吳國
“真是一目了然。”
秦始皇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張圖表的應用價值,實際上在蘇軾篇這類圖表就已經露過臉了,這次更是加深了秦始皇對圖表的排列印象。
可惜眼下大秦還是多用竹簡書寫,這種格式雖好,然而受于材料限制于大秦而言不太實用。
他當下心里盤算道。
不過這種日子很快就要結束了,想到獎勵兌換一欄里的四大發明,秦始皇躊躇滿志。
仲謀,指的是三國時期吳國國君孫權,他十八歲繼承父兄基業于京口起兵,在赤壁之戰中聯劉抗曹,連曹操看了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可以說如果沒有孫權在赤壁之戰的決斷,堅定抗曹,即使周瑜有天縱之才在主公不配合的情況下恐怕很難開展工作。
東漢
“好啊你個曹阿瞞,私底下竟這么編排我兒。”
劉表只覺自己像一只路過的狗一樣被人家踢了一腳,招誰惹誰了,饒是他這樣的老好人性格都有些壓不住火氣。
劉表以為曹操是在罵他的兒子不聰明,實際上是因為劉表死后,幾個兒子為爭奪權位而相互殘殺。而孫家卻是父死子繼,兄死弟繼,一家人都很和睦,故有所感嘆。
而在另一邊的江東
我,孫權,厲害大發了
“大哥,我以后好厲害啊”
之前孫權在孫策周瑜議事的書房探頭探腦,被孫策逮到后拎了進來。
見天幕如此盛贊,孫權高興極了,忙不迭地跟哥哥炫耀。
看著長身玉立的少年郎,孫策也是十分欣喜于吾弟初長成,忍不住心癢癢,上手摸了摸孫權毛茸茸的圓腦殼。
“吾弟如何,我還不知道嗎。”
我家孫權打小就聰明。
孫策得意洋洋。
當然赤壁之戰也是孫權一生中的高光時刻,天下自此三分,可謂是意義非凡。
后來嘛眾所周知,孫權又名孫十萬。
“莫不是我夸我治下兵強馬壯每次征戰都有數十萬之眾嗎”
孫權喜上眉梢,而后又撇了撇嘴“孫十萬像是個小將名字,不如孫百萬,孫千萬。”
這聽起來多霸氣。
他在心補充道。
好家伙,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有多貴。
孫策眼睛一瞪,沒好氣地說
“你小子,咱江東都不知道能不能有幾十萬的男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