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撫掌,難耐自己激動的心情。
“若是大家都有這樣的決心,何愁樓蘭不破,何愁匈奴不滅”
劉徹感慨連連。
對于劉徹的如此反應衛青并不意外。
樓蘭國很小,只有五百七十戶,但卻是當道要沖,中原和匈奴若想跨國,都要途經此處。
然而樓蘭這地方首鼠兩端,多次罔顧大漢信任,莫說陛下看不順眼,滿朝文武也已經暗暗記恨許久了。
一個小國,若不是因為地理位置實在重要衛青不齒于樓蘭這種行徑。
小國無文德,而有武功,禍莫大焉。
這讓他不由默默想到左傳里的這句話。
春秋時鄭國入侵蔡國,俘虜了蔡國司馬公子燮,在所有人都高興的時候只有子產不隨聲附和,言小國無文德而有武功是大禍,因為楚國人前來討伐,鄭國會順從,順從了楚國,順從楚國,晉國的軍隊必然來到。晉、楚兩國進攻鄭國,從今以后鄭國至少四五年內不得安寧。
在衛青看來,樓蘭的行為與當年的鄭國別無二致,最終的結果也必定是自取滅亡。
事實也正是如此,鄭國后來不得安寧,而樓蘭呢,被大漢和匈奴吊著錘,作一次死,就會被雙方中的某一方打得接近滅國一次,樓蘭王換的那叫一個勤。
大唐
謝邀,麻了。
大唐贏麻了。
李世民老懷欣慰,與座的幾位心腹愛將有的甚至都差點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潮澎湃。
他也不例外。
這一刻,李世民對自家大唐的軍隊悄然帶上了自豪濾鏡,他們大唐,只有他們大唐,連他人以為戍守邊疆的凄苦都能寫成豪邁壯闊
嗯等到今年進行殿試的時候,就拿它們當成考題吧。
李世民打定了主意,再把這幾首詩好好宣傳一番。
其實考題也只是一次宣傳而已,gy考試aka現代科舉考試在這一點明顯做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等等現已成為當代科舉考試大作文常用分論點套路,閉著眼睛都能寫,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對詩句的印象與理解。
皇宮里驚喜連連,茶攤上氣氛沉凝如水。
哎。
李白無聲地嘆息。
杜甫將李白失落的神色盡收眼底。
天幕這一次有失偏頗了。
杜首席迷弟甫開始為大哥打抱不平。
李白也寫過玉門關的詩句,甚至邊塞詩他也寫過很多,比如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比如
杜甫隨便想想,就能想到很多很多李白的邊塞詩句。
近來也許大家是因為天幕的出現,更關注他作品里的浪漫,仿佛一個浪漫就把李白說盡了。
然而杜甫知道,李白。他絕不想被人架構在一個簡簡單單的印象里。
漢興至于孝武,事征四
夷,廣威德,而張騫始開西域之跡。其后,驃騎將軍擊破匈奴右地
初置酒泉郡,后稍發徙民充實之,分置武威、張掖、敦煌,列四郡,據兩關焉。
四郡酒泉、武威、張掖、敦煌
兩關陽關,玉門關
此時此刻,四鎮二關在地圖上熠熠閃爍。
漢通西域,雖然起初是出于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后,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范圍。
或許漢朝人永遠都不知道這個舉措對未來而言意義有多大。
天幕的聲音驀地低了下來。
之前不知道,等你講完不就知道了。劉徹心中腹誹道。
縱覽歷代大一統王朝疆域,自漢以來,不難發現河西走廊對對中原王朝而言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即
、